慢火煨字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子軒的十本書2013/望軒

子軒的十本書2013
文:杜子軒(望軒)

閱讀成了習慣,年終就會發現曾經讀過的書頗多,但都不一定是佳作,良莠不齊,最終跑出的十本書,可能在若干年後,真正在心底紮根的不出一二,這就像記憶,遺忘本身再自然不過了。我看閱讀,有時只為了當下過癮,如今記存下來,並非不得已,但實在是由心致敬,讓它們再次浮面,與眾人交流。翻看網上記錄,喚起了一些書的感覺,有些書因為突如其來的興致就會插隊,有些則因為學業和事業上的需要而不得不參考,也有些是心靈感到虛弱時作一時的止痛。書,和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有人說人生不需要書,大概他們不曉得豐盛的人生。這些書排名不分先後,隨意編配札記如下:

1.北島《時間的玫瑰》
 

札記:
這本書剛巧於一三年最後一天讀完,我被北島感動,就像白先勇推動崑曲一樣,是他對文學藝術的熱誠。不過,北島的熱誠給我的印象很冷靜,他默默耕耘。他創辦《今天》雜誌,因為第一百期,他們回顧了《今天》與文學生活的種種,讓我覺得十分可貴。這一期,觸發我四出搜羅《今天》的其他期數,讀著,就會明白到圍繞著書的生活是多麼有詩意,也知道《今天》是如何煉成的。到《今天》第一百零二期講顧城,我也非常喜歡。再說,還有「國際詩人在香港」的出版計畫、朗誦節、講座等,這樣很有意思,可以的話我都盡量支持,開拓自己的視野,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無知和渺小。北島《時間的玫瑰》介紹了很多世界著名的詩人,可稱得上是論詩傳記的寫法,單是隨著《時間的玫瑰》、《今天》和「國際詩人在香港」的步伐,也夠我玩味上大半生。謙卑地學習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今年其實讀過不少詩集,暫時不說中國古典詩和新詩,如舒婷《一種演奏風格》、紀弦《第十詩集》、伊格言《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感覺較深刻,近期對世界詩歌興趣非常濃厚,可惜外語不好,只能看翻譯,今年讀過莫里斯.卡雷姆《你就這樣幾小時地聽著雨聲》、亞歷山大.彼德羅夫《乘著光的梯子下降》和聶魯達《感官新詩界》都不俗,特朗斯特羅默《早晨與入口》比較精彩,可是尚未讀完,未能算作本年度的十本書。北島《時間的玫瑰》是十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如果其中引述的詩歌都能附有英譯,對讀之下,得著一定會更多。

2. 瑪麗諾頓《借東西的小矮人》
 
札記:
這一本也在年終完成,這本書是以二人共讀的方式讀畢,輪流朗讀數節,還是第一次這樣,發覺書本讀出來別有一番趣味,也能體會到語言的魅力。雖然我們看的是譯本,但是語言十分優美,叫我們都想看看原文。這本書幾乎用了一年多才能完成吧,能抽空細讀實在不容易,畢竟生活上有很多忙碌的事。不過我認為這是創舉,宮崎駿的動畫改編自瑪麗諾頓《借東西的小矮人》這本原著小說,因為這部動畫特別有紀念性,所以讀這本書時有份情感因素傾注其中。我們本來在共讀《紅樓夢》,但由於過於艱苦,就被這本書插隊。我一口氣買了五部曲,完成了第一本,還有四本,希望能繼續以此方式完成。瑪麗諾頓的文筆很好,簡約幾筆就能勾勒出不同角色的性格,還營造出小矮人身處的視角和空間,值得推薦。現在讀中長篇小說的時間比較奢侈,能讀過一遍陳慧《拾香記》、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川端康成《古都》和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已算不錯了。我已很少讀長篇巨著,讀的小說多是短篇,今年印象較深的應該算是波赫士的短篇〈阿萊夫〉、火苗讀書會的幾篇科幻作品,另外有科塔薩爾的《游戲的終結》和《克羅諾皮奧與法瑪的故事》故事集,前者比較震撼的還是〈美西螈〉一篇,當然也有其他幻想篇章值得一讀,如〈別怪任何人〉。新鮮出爐的諾貝爾文學獎艾莉絲﹒孟若(Munro)《出走》和《感情生活》也惡補了數篇,不過我讀小說需要多點趣味性,還是讓很好看的《借東西的小矮人》跑出。


3.大衛﹒卡利(Davide Cali) 、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 《我等待...》(吳愉萱譯)


4.麥當諾(McDonnell, Patrick) 《「沒有東西」送給你》(陳柏伶譯)



札記:
今年讀了很多圖畫書和繪本,大開眼界,其中要特別鳴謝霍玉英辦的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他們辦了多次工作坊,我幾乎每一次都參加支持,他們推薦了很多佳作,也培育了很多聽眾。大衛﹒卡利(Davide Cali) 、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 《我等待...》(吳愉萱譯)是工作坊介紹過的,嚴格來說,它不是一般坊間見的圖畫書,它採用一條紅繩作為貫穿全書的概念,也深刻地描繪了我們普遍人的人生歷程,生病那一幕,是神來之筆。另一本麥當諾(McDonnell, Patrick) 《「沒有東西」送給你》(陳柏伶譯) 是我在誠品翻看時,驚為神作,也許由於我近來再研習老子《道德經》的關係,一下子被它打動了,「無」與「有」的關係,不只是哲學上的概念,還可以應用於人生的人際關係上,反複細味,就能體會到哲學裡的一點情。愛智慧,就是愛生活。

5.手塚治虫《奇子》



札記:
早前重讀了手塚治虫《佛陀》,忘了是否本年度的事,但因為很多年前看過,所以沒有考慮把它列進本年度的十大。手塚的漫畫真的很精彩,以前一陣不敢碰這部《奇子》,有一天經過二手漫畫店,決定買回家再深入手塚更複雜的內心世界。手塚的挑戰人性之作,以前都好過不少,好像《MW》是其中我比較喜歡的,但這部《奇子》把禁室和亂倫的情節也用上,而且描繪得如此細膩,奇子栩栩如生地活現眼前,讀得心有餘悸。這無疑是本年度的十大之一,雖然看過不少漫畫作品,如冨樫義博《幽遊白書》就是全套讀畢的作品,不過它未能在我心中引起回響。若說漫畫上的佳作,今年迷上了兩部,沖方丁原作、槇えびし漫畫《天地明察》,還有亞樹直原作、沖本秀漫畫《神之水滴》都使我一時栽頭進去,不過尚未追完,暫且不入十大。無論如何,手塚治虫《奇子》都是當之無愧的。

6.奧爾罕﹒帕慕克 《別樣的色彩:關於生活、藝術、書籍與城市》(宗笑飛、林邊水譯)

 
7.阿多尼斯 《在意義天際的寫作:阿多尼斯文選》(薛慶國、尤梅譯)



札記:
自從火苗讀書會辦過奧爾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之後,一直對帕慕克很感興趣,暫時沒有力量讀他的長篇小說,但是這本 《別樣的色彩:關於生活、藝術、書籍與城市》是散文隨筆,也叫我讀了一年多。另一本我喜愛的詩人阿多尼斯的《在意義天際的寫作:阿多尼斯文選》同樣是佳作。這本書把帕慕克和阿多尼斯的個人思想,還有土耳其和伊斯蘭世界的生活文化呈現眼前,對了解他們兩人的作品很有幫助,很能擴闊讀者的眼睛。

8.羅素 《幸福的征途》



札記:
有一陣子,我懷疑自己患上輕微的抑鬱症(?),也可能是庸人自擾的情緒,而我又過度倚賴書本(那當然是不能根治問題的),我看過很庸俗的勵志書,也讀過比較新鮮的「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系列的其中三部:約翰-保羅.弗林托夫(John-Paul Flintoff)《如何改變世界》(黃煜文譯)、約翰.阿姆斯壯 (John Armstrong) 《如何不為錢煩惱》(陳信宏譯)和羅曼.柯茲納里奇(Roman Krznaric)《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 》(薛怡譯),這些書都很好看,改變了我對事情的一些看法。不過,其中,比較根本地提及邁向美好人生的路徑方面,羅素 《幸福的征途》最有意思,也是一本可以一讀再讀的書,偶爾提醒自己幾個需要經常反思的面向,充一點油,重新出發。

9.海爾.賀佐格( Hal Herzog)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彭紹怡譯)



札記:
關於素食和肉食問題,經常在心靈上爭扎,一直想看看有關的書,結果選了這一本海爾.賀佐格( Hal Herzog)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彭紹怡譯),而且沒有令我失望。不過,這些書始終不會給予甚麼最終的答案,但它能引領你一起思考。我認為作為一個人,生存在世,常存感恩的心,是很重要的事情。 

10.廖偉棠 《浮城述夢人:香港作家訪談錄》

 
札記:
心中雖然有夢,但卻缺乏勇氣。有些夢不需要遠大的理想,但只需要堅持地做,踏實地幹,終會得到一部份人的認同和支持。香港很現實,容不下一縫夢,大部份人都在磨滅你的年輕時的狂想。這本書訪談了香港很多作家,他們就是把眼前的書做好,不要先求名利,反而要好好保存內心的一點火熱,這個提醒很重要,香港人大多急功近利,沒有利益之處就放棄。因為這本書,開始對「訪談」體裁的書很感興趣,現身說法,有份真誠在其中。人生的奧秘可能在於充滿悖論:

  夢,需要夢去完滿。

2014年1月1 日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雙連記》第五天之〈北投紅蘋果〉(記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望軒

(記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望軒

旅行的最後一天,我們前往北投遊覽。在西悠飯店住的首天,房間的牆壁上有一張很巨大的照片就是北投圖書館。我以前也聽聞過它的建築風格自然,不像一般的圖書館,妳看到那張圖片時也對它感到興趣,所以決定最後一天去看看。其實妳更想一試它的溫泉,可是我似乎沒有回應妳一早提過的想法。

乘坐捷運到北投不難,但原來我們要去的地方在新北投,需要再轉一程。那列車很慢,很短,窗外的景觀慢慢移動,已經開始感到閒適。我們在新北投出閘後,不用一會兒,就喜歡上北投的節奏,比羅東和宜蘭更具簡樸的氣息。雖然那裡很冷,在外面絲毫感覺不到溫泉的熱氣,但涼風也能一洗我的疲勞。我們先參觀凱達格蘭文化館,認識原住民的風俗和特色,我尤其喜歡壺與百步蛇的傳說。北投圖書館外型像巨大的木船,進去看一看設計之後,我們到外面拍照,我建議取出早兩天買的蘋果,擺出不同姿勢,蘋果的鮮紅、樹的墨綠和北投圖書館的木色,再加上妳,構圖很美,就是喜歡這種樸素的美。

蘋果彷彿像心一樣跳動着。

妳可能像蘋果一樣被風吹冷了,開始作病,這天的午餐在一間吃素的麵店吃,但似乎未能改善你的情況。到溫泉博物館,要脫鞋子進去,忽然想起《羅馬浴場》,如果眼前的溫泉浴缸重新注滿熱水,我們掉進去會穿越時空嗎?會到達一個我們喜歡的世界嗎?溫泉博物館有其中一個特設的展覽廳,把台灣的電視殘片剪輯在一起,加上一些戲謔的調侃,很有趣。我們的粵語殘片也有很多相似的範式,也可以製作一輯。我想,不久的將來就會有人作一次整理。

我們又到附近的兒童樂園逛,那裡有老師帶學生玩滑梯和盪鞦韆。如此童真地玩樂,看來在港已不多見了。我們再喝一杯紅棗桂圓茶和伯爵奶茶,也未能給予妳足夠的溫暖。踱步到北投站,經過一間書店,仍然抱著某種緣份,希望可以遇上陳致元的《想念》,可是始終不見,總希望巧合地成為奇妙的旅程,不過強而為之,偏偏不得如願。

我們的雙連之旅差不多完結了。回到西悠飯店,妳在門外的那間蚵仔麵線吃了一碗淨麵,也許寒冷的天氣和抱恙的身體消耗了妳不少能量,妳很快便餓了。吃過藥,再休息一會,便乘坐計程車到機場。妳的情況變差了,我卻不懂如何照顧妳。妳突然又乏力得很想吃飯,結果我們到機場的度小月吃了一個蝦卷套餐。也許,在這趟旅程中不適,不知不覺餓壞了妳,使妳的身體不夠能量,疾病就乘虛而入。不過,這倒是另有一番經歷,雖然沒有新奇的旅行體驗,卻一同經歷了日常的生活,學習怎樣去相伴,去顧及對方的感受。

  飛機上,妳的耳朵一度苦不堪言。或許有些時候,我們不能替對方承受生命的痛苦,但我們還是要相信,彼此的靈魂在虛無之中緊緊地雙連着。

201415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雙連記》第四天之〈相約在旅時〉(記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望軒

《雙連記》第四天之〈相約在旅時〉
(記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望軒

這天腸胃幾乎康復了,有賴妳一直以來的照顧。早餐依舊是農莊的餐廳,能吃得比昨天多些。可能較昨日早,所以餐廳的人很多,原來這農莊有這麼多遊客,而且大部分都一家人來,沒料到農莊這麼大,能容納這麼多人。我們坐近窗外,看到幾輛旅遊巴在等待他們,我們又再談起自由行的好處。不過,自由行需要更多勇氣,而我比較怯懦,能去的地方仍然有限,不過相信假以時日,我們可以走得更遠。

我烘了一塊麵包給妳,塗上藍莓醬、牛油和士多啤梨醬。我說,這是法國國旗,象徵自由、平等、博愛。

雨,還在飄。

我們收拾過後,把行李寄存在農莊,退了房,訂了計程車,然後才去閒逛他們的農場。幸好,我們詢問職員台灣火車票能否更改班次,原來是很平時的事,所以我們也訂了早一些的計程車,看看到時能否更改火車回台北的班次。農場沒甚麼特別,我大概都預料到,他們掛著種植某種水果的木牌,卻不見那些水果,真的叫人懷疑他們有沒有種過。惟有楊桃,我見過地上有一兩顆枯乾了的,其餘都不多見。這農莊沒有其他人,一直走到山邊的平台,我們打鼓,平靜的雨中特別響亮,妳說:「原來世界真可以只有我們。」

妳盪鞦韆,想盪得更遠,但又擺回來了。

我們打算離開的時候才見到有一家人來到,他們在玩吊索橋,好像很刺激。待他們走了以後,我們才踏上去。搖搖欲墜,前路,那麼不容易走。

農場很小,我們回到農莊的大堂休息一會,計程車也早到了。司機拿取了農莊職員送贈的飯盒後,就載我們到羅東車站。每次乘坐計程車,司機都會介紹景點,他們好像對自己所在的地方很有認同感,當然他們也會建議我們包車遊覽,這可能是他們掙錢的其中一個好方法。火車站職員替我們更改火車票,半小時候後就有快車的班次,早前買了的原來是慢車,真是太幸運了。我們在便利店買了茶葉蛋和餃子,買了飲料就上火車,離開羅東。也許是我們安排得不當,對羅東和宜蘭的印象一般。以後還會回來嗎?這就得看緣份了。

提早回到台北,妳可以逛一逛妳喜歡的迪化街。妳一直遷就我,把妳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押後,難得可以抽空到迪化街,妳買了很多乾果,好像蔓越莓乾、藍莓乾和葡萄乾等,妳滿足,我也感到喜悅。

在雙連的西悠飯店大堂等候醒夢,原來他來這裡需要差不多兩個小時,感到很不好意思。他又成長了,我們的晚餐到台北車站附近的商場吃,四周都很多人,本來想吃泰國菜或拉麵,但結果怕等得晚,所以去吃大阪燒餅。雖然不是甚麼特別的食物,但能一起晚餐原是可貴的。聽他分享了很多生活和學業上的近況,忽然生起老懷安慰的錯覺。心境太老不好,青春一點,人生才有更多可能性。因此,我可笑地想像成《棋魂》的角色,來吧!進藤光,我塔矢亮不會輸的。一起追求神之一手的境界吧!

他送給了一本《旅時》給火苗,上面刊登了他的散文冠軍作,妳在旁細讀時,眼淚都飆出來了。作品能觸動讀者,產生了關係,醒夢說得很對,這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我們送了一瓶XO醬給他,人生不只有文字,還有更多生活上的事情,像XO般,對對錯錯,碰碰撞撞,禍福有時,百般滋味,這就是人生的旅程。今天相約在旅時,下一次見面不知會如何,醒夢的可能性太高了。希望他能好好珍重。我用手提電話把醒夢親筆寫的前言傳給火苗眾子,大家都很感動。年輕人的風采,煥發起活著的逝者,已死的夢境會否因此而復甦呢?

又吃得飽滯,我倆買了乳酸回去喝。我總是過份地透支自己,過猶不及,壓縮了的滋味,最終還是需要中和。回到起點,人生的旅程才能重新出發吧。

201415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雙連記》第三天之〈沒有東西〉(記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望軒

《雙連記》第三天之〈沒有東西〉
(記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望軒

醒來的時候,身體疲弱。風沒有吹開窗簾,但隱約能夠看見陽光的滲透。昨晚來到時,天色已暗,看不見窗台,原來窗台可讓人雅座,對著濛濛的青山。腸胃不佳,農莊的自助早餐吃得不多,我們晚了去,所以食物餘下不多,吃了一點粥和麵包,就回到房間去。

妳說:「要是身體不適,我們留在山上休息、看書和散步,不外出也可以,在這裡享受山上的風景和寧靜。」是的,我以為旅行的本意也如此,在別的地方生活,可以閒適,不一定要如遊戲般冒險闖關。回到房間,躺在床上又睡了兩三個小時,吃了止瀉的黃蓮素,身體回復了一點。在山上的農莊休息,我感覺到自己仿如《借東西的小矮人》中在房間裡療養的男孩,需要妳去豐富我的心靈。不過,我們畢竟是現代的城市人,除了生病休養時,似乎不太懂得怎樣去度過閒適的生活,度過的時候,也好像在模仿著甚麼。我們永遠都在我們的當下以外,這一點我比較敏感地察覺出來,而很多人並不自覺。我休息的時間,妳可能也在休息,更可能是陪我休息,期間妳享受不到大自然,沒法專注閱讀,也未能和我聊天。旅行,有一大部份是需要行走的。我知道,身體康復了一點,再多吃一次黃蓮素,決定和妳外出。這次旅程最吸引妳的是宜蘭之旅,我們已安排得很不當了,住在接近羅東那邊的山上,車程費時,而且在這邊逗留的時間才兩天,要是不外出的話,這趟旅程就真正泡湯了。

我知道妳也想到這一點,妳知道要外出時,心情似乎輕快了許多。我撥打電話到櫃台,請她們幫我叫計程車,直接前往宜蘭,貴一點也不要緊。短期旅程,難免與時間競賽。前往宜蘭的路比羅東的路平坦得多,道路沒那麼崎嶇,我的腸子也沒那麼迂迴,舒適了許多。我們在宜蘭隨意找了一間小店吃麵,吃兩碗很普通的餛飩麵,店主是兩夫妻,煮麵就煮了大半生。宜蘭之旅安排得不當,未能享受到自然風光,都是在城市和商業地區打滾。先去了幾米公園,很小,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部份,我們拍了些照片留念。我並不是幾米的愛好者,但一些經典語句值得細味,擺設的色彩也很豐富。最受歡迎的當然是《向左走向右走》的男女主角。平行而走的戀人們,為何會奇妙地交錯呢?

我們還去了「宜蘭文學館」,實際上是宜蘭設治紀念館,講歷史的,名不副實的感覺,興趣不大,只是日式建築叫人懷念。才一陣子,我又感到身體疲憊了,在旁邊的新悅廣場的誠品逛了一會,買了一本我很喜歡的麥當諾(McDonnell, Patrick) 《「沒有東西」送給你》作為聖誕禮物予妳,名稱上可以呼應著之前那本陳致元《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又是書!在香港選不到其他精美的禮物,只有看了這本書時感到很有意思。大概五六時左右,我們在買了些麵包、蘋果和烏龍茶回農莊。我如此自私,沒有想到給妳更好的,吃一頓豐富的晚餐。即使我吃不下,也可以選擇一間有情調的餐廳享受聖誕氣氛。聖誕節,沒有東西。我只選擇了我的所需,這可能是一生中最簡單的一個聖誕夜吧?以往就算不外出,也會在家中吃一頓便飯。這晚,就只有麵包、蘋果和烏龍茶。由於身體不適,我才實踐得出從前想像的聖誕節,一杯水,一塊餅,抹掉繁華,紀念基督。以前只是空想,更何況與其他人去做。我的固執,在挑戰著妳的底線,而妳也願意這樣陪我。感謝上帝。我們一同祈禱,感恩我們擁有的。人們平日已經過度虛耗了,節日的浪費更是倍增,我認為在聖誕節時簡約一點,內心會更加平安。我這樣說出來好像很虛偽,但卻是由心而發的。

今夜真冷,好一段風涼話。

睡前一起讀《「沒有東西」送給你》,甚麼都沒有,只有我和妳。

201412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雙連記》第二天之〈元有數〉(記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望軒

《雙連記》第二天之〈元有數〉
(記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望軒

西悠飯店的自助早餐雖然選擇不多,但味道不錯。牆壁印著這間飯店的標誌,兩隻飛翔的大鳥。西悠,優哉悠哉是一件怎樣的美事。莊子寫大鵬始終是孤獨的,有沒有一種境界是成雙而行?

這一餐吃得不多,但已經感到有點飽滯。此後兩天,我發現自己因為昨晚的燒烤而導致不適。我出師不利,破壞了整個旅程的興致。我慢慢由飽滯,無法順利如廁,到肚瀉,並有腸胃炎的症狀,這些又併發了我幾乎發燒的徵象,使我身體乏力,頭重腳輕。這趟旅程一直由妳照料,我多麼歉疚,但同時應驗了旅行開始時的思考。我們在這次旅行中體驗日常生活,而不是追求特別的旅行經驗。生、老、病、死,我們都懼怕。這些都是生活上突如其來的事情,本來就是「特殊」的,但我們要以平凡心面對,把異常歸入日常,看似容易,其實很難,如我的想法,能這樣看待事物,已經很老練了。

身體抱恙,但是想在出發往羅東之前,先逛逛二手書店,自然能抖擻精神。早上先到台電大樓站,幸好還未出閘,你發現舊香居原來下午一時才開舖。結果,我們先到公館站,逛了一會校園書店和政大書店。在一間日本雜誌店買了押見修造的漫畫《惡之華》第七期。然後在茉莉書店等待開張,台灣真的很不錯,我們並不是頭兩個顧客,有一兩個客人也一同等待。我們四時多就要乘坐火車,所以能慢慢搜羅好書的時間不多(其實已經很多了)。我在《聯合文學》雜誌書架尋找一些感興趣的專號,選到第八十二期講流行歌的「詩魂歌魄」專號,另外妳替我發現第二百零三期的「二零零一台北國際詩歌節」專號。妳是我的眼。慢慢地,妳知道我的所需。在茉莉多買一本鄭樹森《當代拉丁美洲小說集》就離開了。拐彎到古今書店,那是我更喜歡的一家二手書店,店主很年青,是從香港到台灣生活,去年聊了幾句得知。買書的時候,依稀記得自己是這店的會員,我說出自己的電話號碼,果然是,得到一些折扣,在異地得到會員優惠的感覺很奇妙,好像很遙遠,又很熟悉。第三次到茉莉書店和古今書店,真有種回來看看老朋友的感覺。在古今書店淘到顏崑陽的《人生因夢而真實》,圓神出版的世界短篇小說精選,這系列我以前在樂文找到一本拉丁美洲的送給子陵,我在這裡買到四本(猶太、愛爾蘭、西印度、菲律賓),之後轉移舊香居也買到兩本(德國、英國)。舊香居不難找,憑著地圖和感應就抵達。這間二手書店的寶藏也非常豐富,書香也濃厚。我拍了些照片,但老闆說拍照之前應該詢問他們。在這裡我還買到伊凡﹒克里瑪《布拉格精神》,想到布拉格旅行,得須多了解一點才行。另外,妳再次替我發現林以亮《紅樓夢西遊記》,上次在古今書店替子陵找到時如獲至寶,我有書緣,果然可以再次遇上。最後付款時,妳想買一本查理休茲的史奴比漫畫《唉!查理布朗》,是舊版本,所謂懷舊氣息,就是舊香。

我胃口不佳,只顧逛書店,卻常常不記念著妳。我們到甘泉魚麵吃,看店名,覺得妳應該合適,魚塊麵不俗,我則吃蔬菜麵,盡可能清淡一點。

取回行李,到台北車站到羅東。我在車上休息,一個多小時就到達。那裡五六時左右就入黑了,天色很暗,又下著雨。本想買點食物,但還是先到那裡再算。在站外隨便打了一輛計程車,我們住的地方在很偏遠的山上,差不多要半小時的車程。隨意在車站外截的士,我覺得很不安全,絕不建議,但妳說不用怕,就硬著頭皮上了車,把一切都交給了上帝。我的內心像四周一樣陰暗,汽車經過熱鬧的夜市後駛入山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被運載到哪裡去,在車上我感到生命絲毫不在自己的身上,完全倚賴他人。我的存在不單與妳雙連,與司機,與其他司機,與山上的所有生命,與世界的林林總總連結在一起。山路只有單程路線,左急右彎,有幾次險些與對頭巴士相撞,擦身而過的車輛幾乎要毀壞計程車左邊的倒後鏡,咄咄逼人得叫我們差點連人帶車滾下山崖。

感謝神!安全到達了。司機,謝謝你沒有傷害我們。我總是過份謹慎,對整個世界都缺乏信心,近乎被害妄想症的地步。我擔憂自己會成為下一宗頭條新聞中的受害者,更重要的是如今不只我一個人,虛弱的現代人們,有誰能擔保自己隨時擁有足夠的能力去保護身邊的人,反抗那些有備而來的傷害和突襲?我知道妳不懼怕,是因為我們身處台灣而不是大陸。然而,我總是運用了《快思慢想》所提及的系統二去思考,我們其實無法肯定台灣是比大陸安全的。印象,很多時候我們取決於印象,而印象從何而來呢?印在我心底的影像為何總是充滿陰影?

到達香格里拉休閒農莊,下車時立刻就嗅到煙火氣味。這裡晚上頗熱鬧,農莊會有些團體活動,例如煮湯圓、玩陀螺等等。我們把行李放回房間後,就到餐廳用膳,餐單上顯示的晚餐份量不多,在櫃位詢問時,她們似乎也對二樓的廚房不太熟悉,只敷衍了事,大概付了約港幣一百三十多元一份套餐的價格,廚房就會好好安排。農莊在山上,已無從選擇,我胃口不佳,但怕深夜會餓,還是叫了兩個套餐:烤魚和南瓜蝦。到二樓用餐,實在沒料到份量是那麼巨大。熱湯似乎最合我脾胃,而沙拉是南瓜薯球已經出乎意料,至於前菜有六款小吃,碟子比主菜還要大得多,大概是要彌補烤魚和南瓜蝦的貧弱。最後,還有甜品、水果和熱飲。食物有點油膩,我只吃了數口,飯菜都吃不下了,我猜想我一定影響了妳的胃口,叫妳擔憂。我們幾乎浪費了四份之三個餐的份量,感到非常慚愧,罪業深重,只好堆砌辯詞叫自己心理好過一點。

吃這頓飯的時候,我留意到牆上的木牌刻了一首詩:
正月梅花落,二月桃花紅。
茶枯元有數,不必怨春風。

讀時感到奇怪,我喃喃自語(當然是說給妳聽的):「『茶枯』會不會是刻錯了?應該是『榮枯』才通吧?」大概意思就是枯榮有時,不必嗟怨。不過,我想了一想再說:「不過也並非不可能,這首詩不見詩題,如果詩題是以詩回答的話,那就可通。例如有朋友寫了首詩給你,抱怨自己的茶樹枯萎了,那麼你寫這一首詩應對,並且安慰朋友,茶樹枯謝是有其生命定數,那麼這首詩就可以理解得到了。」後來,我在網上搜尋這首詩的資料,據說是一首禪詩,原詩正是:

正月梅花落,二月桃花紅。
榮枯元有數,不必怨春風。

我第一個印象是對的,快思,慢想。萬物的榮枯有時,我們身體的健康疾病也有時,「元有數」的命理,必須要以平常心去面對和領悟。不過,未到重要關頭總是置之不理的。一般來說,我們立刻想到的就是金錢,在這山頭,計程車和晚餐的費用都非常昂貴,毫不划算,口袋裡所餘,同樣,元有數。

201411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雙連記》第一天之〈時光走廊〉(記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望軒

《雙連記》第一天之〈時光走廊〉
(記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望軒
  
乘坐巴士前往機場,不期然談到旅行的想法。也許現在處於夾縫的階段,暫時還沒有足夠的準備、金錢和勇氣闖出亞洲,我再一次向台灣出發。旅行,彷彿已缺少了從前的期待,失卻對陌生事物的驚喜,或許全球化正在蔓延,或許資訊科技發達得可以掌控世界,以至我開始感覺到足不出戶而得天下的幻覺。我再一次想起波赫士筆下的阿萊夫。我說:「旅行,只不過是到另一個空間生活一會。」

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旅行的昇華還是墮落,特殊歸於平常,似乎是精神年齡進一步老化的徵象。我又想起劉克襄的說法,為甚麼他這麼喜歡重複鐵道旅行呢?他說這樣重複去一個地方,有一種探望老朋友的感覺。我明白這種感受,有些地方我去過兩次以上,只自己知道,回去熟悉的地方,感覺就會像根一樣生長,紮住內心。即使向別人解釋,他們也不一定理解。回歸與開拓,其實在人生中都不能忽略,並不是很多人帶著心靈展開他們的旅程。一次旅程,就是一次內尋。

乘坐飛機時,我倆閱讀瑪麗﹒諾頓(Mary Norton)《借物少女艾莉緹》,五本中的第一部,是宮崎駿動畫《借東西的小矮人》的原著小說。我倆已經看了很久,偶爾拿出來共讀,只餘下六章左右,決意在這趟旅行完成這本書。待我倆讀畢這套書後,一定要重看一遍動畫,看看到時有沒有新的體會。

我們下機後首先乘坐公車出台北車站,購買第二天的羅東車票,然後轉搭捷運到雙連站,這次我們住的西悠飯店就在一號出口左轉數個街口。可是,起初我倆在二號出口出了,所以花了不少時間在找,但那裡有一個街市,似乎妳挺喜歡,還買了兩個蜜棗吃。起初我以為蜜棗是很小的,原來差不多有柑那麼大。我一直沒見過這水果,妳說香港也少見,而且很好吃,難怪妳立刻就買兩個回酒店。不過,只買兩個,難免稍貴一點。

西悠飯店有一部分是用作青年旅舍,感覺乾淨舒適,放下行李後,我們找到一間叫龍涎居的店吃午飯。這店是專門吃雞膳的,很不錯,有不同的烹調方法和雞肉可供選擇,我們點了人蔘山雞腿、一碗雞肉飯、一碗麻油湯麵線和兩杯酸梅汁。這店還有叫「下水」的菜色,店員說那是雞的內臟,我們不敢吃。整體來說,這店環境安靜,飯菜也好吃,補充了不少體力。

今天將要在忠孝線折騰,我初步預想了遊覽的地方,自然與一般的旅遊景點不同。我們先到忠孝新生站,步行到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想看看那個「糟糕藝術博物館」的展覽。創意文化園區的入口有間書店叫遠流別境,書店的設計頗美,而且有心思,在古典詩選的書架上貼上「店員推薦《李賀詩選》:社會充斥鬼魅的今天,該讀李賀!」這樣很好,書店該與顧客多點交流,成為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樑。「糟糕藝術博物館」很有趣,我倆都很喜歡,早在大學時間就留意醜學的書,以「醜」為「美」的角度,可叫人反思美和醜的內涵,我認為意義非凡,當然那些畫作都不能稱得上是普遍公認的醜,不過作為一個展覽,它的功能也達到了。這個文化區有些館室還在裝修中,例如霹靂布袋的展覽,我很感興趣,小時候觀看《大儒俠史艷文》時已喜歡,雖然沒有一直追看布袋戲的所有作品,但是成長的日子不時會想起那些畫面。

接著我們轉乘到國父紀念館站,我想帶妳去尋找艾閣萌兒童書店,可是我們到了那個地址卻找不到,我們問賣烤地瓜的叔叔,他帶著沾滿炭灰的手套拿著我的手機看,似乎也不太清楚。我有點失望,我猜是我參考的書可能很久以前出版,現在已經結業或搬遷了。我們只好四周逛逛,入夜時份,這些小巷別具情調,不過我就是不懂得好好善用這些環境,被自己的心情影響了。我還沒有察覺到,妳可能冷了,或者餓了。妳想吃烤地瓜,路邊推車檔的姨姨通常一袋袋賣,我們只要兩塊,結果和蜜棗的情況一樣,同樣稍貴了點。成雙的價值,果然不菲。

忠孝東路走幾遍。我倆轉乘到忠孝復興站,留了好客酒吧的座,妳看到子陵和友人在這店晚餐時的照片被海鮮吸引了,可是沒料到這裡燒烤的主要是肉類,雖然另有一個火鍋可以煮蔬菜,但不能抵消烤肉的油膩。我們點了啤酒,不知不覺吃了很多,本來不想浪費食物,但最終有幾碟還是吃不消。我倆不時談到環保和素食的問題,不知不覺間總是互相影響著。現代社會裡,有不少肉類是經由工廠生產的,牠們從出世到死亡,其生存意義就是被食用。我們總是不禁代入其中,想像到存在的荒誕。事實上,我們捲入時代的洪流,早出晚歸地工作,平日不能擁有自己想過的生活,多多少少與牠們無異。我偶爾會受這種荒謬和虛無的情緒所影響,就是需要妳替我調和。

我知道我倆一起會有不少艱難,但是可以一同走下去的,就像西悠飯店那條時光走廊一樣,從房號二零一三走到二零三二,彷彿是從今年走向未來,一年一年地牽手經過,而且可以擁有更多。只要懂得在時光中穿梭,就能擁有所有年份。

20131230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老子望得》(第二章)/望軒

《老子望得》
望軒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斯)不善已。
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聲相和也,先後之相隋(隨),恆也。
是以聲(聖)人居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為而弗志(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1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斯)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聲相和也,先後之相隋(隨),恆也。此章謂世間事物多為二元相對,如美惡、善不善、長短高下之類,皆為可道可名者。我以為此章可作第一章之伸展。第一章可知世界萬物乃由道生成,紛陳遞出,其複雜可知。我讀「以觀其眇」「以觀其徼」,簡稱之為二觀說。二觀說謂,凡觀世界萬物,須明察其中道之微妙,名物之外徼,固執於邊緣,實非恆常之本相。故此章即謂天下之人,大多偏執一隅,只知美之為美、善之為善,而不知美之可能為惡,而善之可能為不善,故只能作單一觀,不能作二觀。凡可二觀者,透視事物之表裡,知其二元相對,悟道之始。

2.2    孟荀有性善性惡之論,老子此處言美之相對為惡,而善之相對為不善,而非惡。不善者即惡?美與善如何?不善與惡如何?惡與惡又如何?

2.3    「是以聲(聖)人居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為而弗志(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我以為《道德經》並不只作空泛之形上哲思,經書於古代社會,多具有政治與社會性,故雖有道論,然聽者及後來之讀者,須知經書與自身修為之關係,及其如何指引我輩凡人回應世界萬物。然《道德經》之對象或非凡夫俗子,乃先知聖人與帝王將相是也,無為不居功者,可謂近道。居功者、有為者,如第一章所謂「常有欲」者,俱在門外,不得道之妙。

2.4    《道德經》之聖人形象不可不察,此經多番提及,日後可再作串連。老子說聖人與儒家不同,而與莊子亦大異,《莊子.胠篋》:「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故莊子以外,諸子尤其重視聖人。此處可深思《道德經》之預期聽者及讀者,當是受教者,此等受教者為深受儒家學說薰陶者與作統治之上位者似之。以我觀之,《道德經》乃針對儒家之功名及上位者之有為而發,老子以為社會問題之發端當在此等執著。故老子之說或起於儒家之後,至於人謂老子尤其重視政治與社會一面,與莊子之說不同,絕非空穴來風。縱觀全經,實乃有跡可尋。茲札記之,且待日後細察。

2.5    《道德經》言回歸本源本心之過程,此說固然。老莊相較,則莊周更為體貼心靈。以我所觀,《道德經》之說,乃發端於細察社會政治之問題,然後作逐一消解與否定,故剝離至根本,追溯至道,是為老子發現之「阿基米德支點」,人與世間萬物之終極出路與歸縮。是故道論,乃從名向上尋道,由人擴大至天地,而非以形上之哲思始。此經凡由上而下之陳述,道生成萬物之說,於世間為因,於學說為果。我如此觀之。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老子望得》(第一章)/望軒

《老子望得》
文:望軒
《道德經》之作者是否老子本人,或是否真有其人,須留待學者考證,暫且不論,我姑妄虛擬他或他們,以老子統稱。《道德經》頗為零碎,似是古代中國之格言集。若以比喻說,它是玻璃碎片互相映照,既小且大,雖少亦多,能照見自身與世界。文本不像一般的線性,反而是網狀,似今人之超文本。從哪一點開始都可以找到另一點的呼應,故我以為閱讀的中心當在觀照自身及觀照世界。本文討論以帛書為本,並以一般之〈道經〉〈德經〉順讀。因此,本文是我讀《道德經》之隨意偶拾,純屬觀望,是為《老子望得》,札記如下:

1
〈第一章〉
道,可道,非恆道也。名,可名,非恆名也。
无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噭(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1.1    讀《道德經》不能繞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然若僅此一句便脅玄妙為虛無,亦屬不可。此句為人熟知,簡言之,可道者非終極之道,可名者亦非恆常之名,此處容易捲入概念漩渦,實屬不必,乃因古人接觸《道德經》,先不是文字或書籍,倒像口耳傳誦。此經簡約,可推測聽者讀者應有相近的共識。因此,我以為讀經宜從文本內部構成意義傾向,不宜本末倒置。此句點出人的可能與限制,而世界非僅是人意識接觸之現象,其中有終極玄妙的一面,即至少具有兩層以上。人若知自身之局限,世界之難知,自當虛懷領悟,可重新認識自身與世界。

1.2    「恆道」與「恆名」,一作「常道」與「常名」,不詳贅。

1.3    「无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萬物之始」俗本作「天地之始」此句描繪世界,「無名」當為接近本源的道之狀態,故云天地世界之開端,「有名」是為天地世界,其中有萬物,萬物又因人而命名,惟不可失察「母」字,母性意象隱含誕生力,世界之所以紛雜繁複,因生命可不絕延展,故萬物尚在自然,而日後的種種人為,更甚者億兆之人工產物,仿若不育之後代。以今人為例,盲目消費,淹沒於物質世界,則對自身與世界皆無誕生之力,人之行動與言說以自身與世界之再生為宜,此處可洞察本源之生命力,近之方是恆常。

1.4    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噭(徼)」此句描繪人自身,可連結上節續說之,人若要接觸本源之妙,「無欲」可探近感知,乃因「有欲」之人追求片面之享樂,競逐物質,自然萬物已遠,況道乎?無名乎? 「有欲」者僅能接觸世界的邊緣,尚在門外,不知終極究竟之道。

1.5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此節「門」意象須細察。上節之「徼」,如同邊界之外牆,「有欲」者迷戀門外風景,不知門內之微妙宇宙,門內之玄妙如波赫士筆下之「阿萊夫」。門之生成,乃自身與世界之接軌,人與世界皆出於「道」,二者同出於道而異名,近道之人乃無欲之人,近道之名乃無名之世界,亦即玄人與玄世界之接洽。一則人要反璞歸真,清楚意識自己個體之意識;二則要體察萬千世界背後之自然狀態,二者相接,可開眾妙之門,生命煥然一新。

1.6    」,一作「妙」,指微妙。今從「目」字旁,乃因《道德經》之道似乎可望而不可即,且「以觀其眇」與以觀其徼」皆以「觀」字描述人與道之關係,故可知眼目意象之重要。

1.7    《道德經》章句之間未必有嚴謹的脈絡關係,惟此章數句,可總觀推敲。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碩士畢業記/望軒

碩士畢業記
望軒

(一)
又一次畢業禮,這次是碩士課程。雖然不去也可以,但終究還是去了。既然教育文憑的畢業禮也參加了,如果碩士的反而不參加,好像說不過去。本來今天是工作上的交流日,要上深圳,適逢畢禮業,請到特別事假,想必也是上帝的心意,叫我觀照自身。很多時候我們急著分享交流,但連自己都未能定位,交流也只能片面地握手見面罷了。

我家有條草率的血脈,隨緣應世都是美稱,其實是馬虎,只有媽媽偶爾會提點,但也不見得時時有效。我們趕忙地出門,巴士走了,多等二十分鐘才有車,還說要先吃一頓早餐才上中大去,只有吃夢的份兒。我在茶餐廳買了些麵包和紙包飲品到車上吃,巴士很擠迫,勉強找到座位。在沙田下車轉乘火車到大學站,哥哥已在沙田等候了好久。我們剛好在典禮開始時到達林蔭大道,我匆忙地穿了畢業袍,戴上帽子,到回家看到照片才知道自己沒扣上畢業袍的領口,露出了領帶,無心插柳地成了與眾不同的姿態,事實上無人在意你穿得怎麼樣。

大概工作了一段日子,和昔日畢業的感覺大大不同。踏入社會之前,年輕就是一道在頭頂射下的聚光燈,穿起畢業袍的自我感覺良好。現在誰都知道,社會更像一把銼刀,將你磨得平庸。我上台,握手,下台,坐回到原位。不過是文學院,已經有數百人畢業,輪流上台也要一個小時,更別說其他學院,其他大學,國內和其他國家的大學,到底每年有多少個畢業生?有些是很才幹的,有些則十分庸碌,大家都一同畢業了,碩士在香港已經變得相當平凡。我慶幸我認識的畢業友人都有料子,如寶妍、玉芬、林志超、黃家豪等都值得我佩服。

這天老是想起小思,想起「一生承教」四個字,繼續參透。

我們一家拍了些畢業照,弟弟沒來,倒是多了侄女梓喬。我說把她當作畢業公仔就行了,但哥哥還是買了一個叮噹的畢業公仔,和以前教會弟兄送的那個一模一樣,我已送了給學生,想不到它又回到我身邊。雖然我已不再需要鮮花、公仔和筆桿等禮物,但我清楚知道家人疼愛的心意。天氣很炎熱,但我在,就可以兩袖清風了。我家人也記得志超,已經第三次一同拍畢業照了,近年和他的話少了,但總覺得二人會晤於心。到中國文學研究所跟何志華老師和華瑋老師拍照,的確值得紀念,可惜不見陳煒舜老師和張雙慶老師。不過不要緊,留影不如隨影,有人留了影就入歧路或是調頭走,有人繼續踏上從師的道路。我們到文物館裡拍了全班照,那裡在辦《地下的中國:鳳翥龍翔》的展覽,我們都像一群凡鳥離巢,各奔前程了。 

(二)
中午到沙田的越棧吃,之後我回中大。首先取了畢業証書,然後到商務書店閒逛了一會就參加講座。我多訂了一個座位,剛好可以約寶妍一起聽,是「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的講座,題為「詩歌與語言的革命」,李歐梵教授主持,嘉賓有敘利亞的阿多尼斯、南韓的李晟馥、伊拉克的敦雅.米卡埃爾、西班牙的奧爾維多.加西亞.巴爾德斯、中國的韓東和香港的洛楓。有一件值得紀念的事,是我和寶妍在尋找電梯上演講廳時,剛好與阿多尼斯和一眾詩人乘搭同一部電梯,彷彿感覺到有股力量傳來,隨著電梯一起昇華了。

整個講座的嘉賓太多,談論不可能深入,而且一些翻譯員質素欠佳,影響了詩人的意思。幸好阿多尼斯的翻譯員做得很好,簡潔清楚,而且只有阿多尼斯比較到位,也比較真誠,有些詩人在語言上耍了圈子,未免困在空中樓閣,也回避了問題。

(三)

本來我不打算參加晚聚,但朋友們都去,覺得聚首的機會不多,還是決定參加了。在車站等阿超回來,一起到聯合的聚賢軒,地方狹窄,吃輕便的自助餐。原來剛成立了碩士的同學校友會,想開始凝聚碩士同學,而且頒發獎學金給成績優秀的同學,玉芬也得了,很有本事。有些幹事奔波勞碌,也佩服他們,還有心有力。我和超雖不老,但頹了就等於死了,我們總是談論青春,追悼青春,卻不勇於活出青春。這時候,需要革命,革掉舊有的生命。對於全職修讀碩士課程的人,畢業的意義在於踏上未來之路,但對於兼讀的人來說,畢業是回歸本心的提醒。

何志華老師來到我們的桌子,重提了一些課堂上講的故事,喚起了一再被我遺忘的記憶。散席時,華瑋老師對我說:「你條件很好,不要做『草食男』哦!」也許我話不多,一臉稚氣,她便這樣跟我說笑。我們的老師,既儒雅,又親切,也許像會長所說,修讀中文的人都是想活在桃花源裡。我只是不懂得與人溝通,話不多,微笑好了。中大的夜色如水,明日再找不到。

歸去,即啟程。啟程,即歸去。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陶淵明〈桃花源記〉


20131122

記「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開幕朗誦會/望軒

記「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開幕朗誦會

望軒

相片來自「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官方網站,http://www.ipnhk.com/

下班後,趕到樂富。時間十分緊迫,還有半小時,「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的開幕朗誦會就要在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開始。我倆都餓了,起初不想妳吃麥當勞,但還是挨了,一是時間的關係,二是想起網上熱傳的一段影片《一生只想尋找一個肯挨麥記的女人》,這樣聯繫,再熱氣也驟變溫馨。

  前往兆基創意書院途中,收到碧玲的電話,沒料到她比我們更早抵達。2011年初次參加「香港國際詩人之夜」是和子陵一起的,當日的情景慢慢湧現。由於明天他要啟程至台北,所以無暇參與今晚的聚會。我們聆聽國際,他卻成為國際,到台北探訪醒夢,如果他們還說不上是詩人,那他們的相聚肯定就是詩的本身。

  因為國際詩人的朗誦活動和出版刊物,我十分支持北島,像欣賞白先勇推動崑曲那樣,這些行動成了另一個文本,讓我細味。即使我沒有他們的才華,也願能盡點綿力以成就他人,為藝術文化默默付出。再者,我為再聽阿多尼斯朗誦詩歌而來,之前已參加過他的講座,聽過一次,但想到畢生不知能否再見到這位大詩人,還是慕名前來。今晚的表演有我喜歡的塤,更是沒有不參加的理由。表演者和朗誦者的質素頗高,比我前年參加的那一次優秀得多。譚寶碩的洞蕭和塤的演奏很有意境,如果我沒記錯,洞蕭吹奏的曲目意境來自李白《憶秦娥》,而塤則來自王之渙《涼州詞》。詩和樂的關係果然十分密切,輕易就把我們的靈魂吸進樂器渲染的情境之中。除了來自敘利亞的阿多尼斯之外,還初次接觸到波蘭的湯瑪斯.羅瑞茨基、緬甸的颯雅.林恩和中國的藍藍,湯瑪斯.羅瑞茨基和颯雅.林恩都擅於以幽默駕馭嚴肅的題材,表現出眾,頗有驚喜。唯一不滿意的還是觀眾,和前年一樣,拍照並不要緊,但不斷發出啪嚓啪嚓的聲響就太不尊重了。


阿多尼斯朗誦
相片來自「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官方網站,http://www.ipnhk.com/

  會場的影像設計很美,除了中間的螢幕投映出詩歌,兩旁都是變化不定的詩名或詩句,讓觀眾有完全被文字包圍的感覺。朗誦會完全以詩歌為中心,開始時沒有千篇一律的開場白,收場也沒有冗贅的感謝名單。無端開始,戛然結束,離開時還可以帶著詩意,氣氛不至被庸俗破壞。今年的主題是「島嶼或大陸」,意味深長,我買了今年的國際詩歌結集《島嶼或大陸》和補購了《今天》(第98期),碧玲也在我們慫恿之下買了《今天》(第102期),顧城的愛好者又怎能錯過這一期專輯呢!最後,我們也發現我們三個人的衣著都是綠色,由淺至深都有,恰好與今屆活動的主調顏色一樣,值得拍照留念。有大陸傳媒想訪問我們的觀後感,因為要上鏡,我敏感地,拒絕了。

20131121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晝夜樂.同步/望軒

〈晝夜樂.同步〉 望軒

清風捲入漩渦裡,幾多年、晚歸去。
夕陽兩片紅唇,暗嘆蒼茫苦水。
且聽伊人千語句,縱不解、強顏歡趣。
只默默同行,奈心思如絮。

十年獨步憂傷淚,敢問天、誰相對?
深宵半夢驚醒,又怕晨曦和煦。
知否餘生都付與?拋魅眼,待芳心許。
便一笑嫣然,願隨君辭退。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李白或是蓬蒿人——讀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札記/望軒

李白或是蓬蒿人
——讀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札記
文:望軒

〈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有些讀者,像我,習慣把李白稱譽為「天才」,他的天才表現在詩歌創造上,而不是政治才能方面。「天才」就是順手拈來,一氣呵成,就算只是即興創作也能輕易打入人心。「天才」得天獨厚,既瘋狂也天真。這首詩就能體現到李白的瘋狂與天真。

得到入京的詔書,以為有一展拳腳的機會,他興奮得手舞足蹈,這是他的瘋狂。景色美好,飲酒、高歌、起舞,兒女擁成一團,構成一幅幅雀躍的畫面,感染讀者。「遊說萬乘苦不早」和「會稽愚婦輕買臣」看出其複雜的心理,正是他有這種直率、急躁、高傲和大志,他才稱得上是詩歌的天才。至於他的天真,我們在歷史上可以縱觀,他的政治才幹並沒有顯露出來,這是我們知道,而李白自身並不知的。甚至讀畢這首詩後,我在想,李白會否真的只是一個蓬蒿人而已?

李白想否認「蓬蒿人」的身份,他是不是,大家各有意見,不過我推想這身份多少潛藏於李白的意識中。即使我們不認同「會稽愚婦輕買臣」的某一個說法,以為「會稽愚婦」暗指李白的妻子(因為詩中有兒女,沒妻子),只要這一句的意義仍然是外在的判斷,這多少對李白造成一定的影響。「輕買臣」一語,李白自比朱買臣,說自己同樣曾被輕視。李白無疑是自高的,但能否高到不受他人的影響呢?我再從形式上說,這首詩雖是天才筆觸,卻有意無意間作了一個開合。開首是「白酒新熟山中歸」,結尾是「仰天大笑出門去」,一歸來,一出去。「山中歸」一語,李白是從山中歸來的,他的生活如何?他生活的環境,或多或少已營造出一個蓬蒿人的形象,他自己會不察覺嗎?正正是他意識上先有了「蓬蒿人」才否定,並於結尾處強調自己不是。全詩的狂喜氛圍,來自心理的反彈,我們才讀出李白的狂態來。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日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淺談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了」字/望軒

淺談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了」字
文:望軒

蘇軾優秀的詞作很多,《念奴嬌 .赤壁懷古》是其中一首為人所熟悉的作品。有不少人在讀書時間已經接觸過,已認識詞句內容和情感思想,無需我再次重覆。這次我想要談的,並不是自己的發現,而是年青時跟洪肇平老師學習詩歌時聽說過的,雖然我不知道這是他自己的發現,還是從哪裡學習得悉,我也不會自稱是我本人發現的。換言之,這篇文章乃由他引發,我則繼而深思罷了。且看詞云: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也許閱讀上面這首詞時,一時未有留意它跟常見的版本有所不同,這次請特別著眼於「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一句,如果你還記得,流傳最廣而最被坊間普遍引用的是寫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並不是我誤引,這是我們要討論的一個字,一個「了」字的安排問題。

可能受到現代白話文的影響,我們很直接就能理解「小喬初嫁了」的意義,也是「小喬嫁了」,但有沒有發現幾個問題:第一,讀來很像現代白話文的寫法,能否追溯到宋代,即便宋代已有白話小說的興起,蘇軾是否想用這種筆法入詞?有沒有產生不像古典詩詞的意味?第二,若說「小喬嫁了」或「小喬初嫁」尚可理解,「小喬初嫁了」在沒有明顯時態特徵的漢語裡,這一句產生另一種奇怪,難道說,「小喬初嫁了」之後,還有「再嫁」嗎?強調「初嫁」又強調「了」的意義何在,好像說,「我初試榴槤月餅了」,聽眾就會期待,我和榴槤月餅之後的關係怎麼樣。然而,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裡並沒有再說小喬和公瑾的事,小喬僅是被輕輕帶過的一個詞語。第三,「小喬初嫁了」一句,「了」字具有抒情的渲染力,以前覺得蘇軾對小喬有份感慨在裡面,可是越讀越不對勁,這不是《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重點,我覺得重點在於宏觀歷史和自我的關係,所以「小喬初嫁了」如果成句,就會把詞作割斷,在提及小喬處洩了一口氣,焦點落了這裡,反倒認為蘇軾對這個女子特別感觸。相比起三國的歷史,他關注的顯然不是這一個女子,起碼在這首詞裡不是,他著眼於千古風流人物,我認為最基本應是那時男子,如周瑜、諸葛亮等人。因此,我認為「小喬初嫁」那一句只是補充「公瑾當年」的那個時期,後面的「雄姿英發」是針對公瑾,而不應被小喬蓋過。

這個「了」字,其實早就有人發現,但並沒有詳細表述過其中的問題和賞味的差異。不難發現這個問題,只要我們翻開〔清〕舒夢蘭《白香詞譜》一看,他引的是〔元〕薩都剌《念奴嬌.石頭城》,下片首句為:

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
⊙●⊙●○○/○○⊙●/⊙●○○▲

我們都發現句式是「六、四、五」,而不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的「六、五、四」句式。在《白香詞譜》裡,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被視為另一種格式,但也影響了不少後人依他的格式填詞。我們已難以知道蘇軾是否有意創出新格,雖然不排除有這個可能,但我暫時以為是無心插柳的。(要知道是否蘇軾破格而創,還得起碼翻查他之前的其他詞人的《念奴嬌》詞作有沒有「六、五、四」句式吧。)因為據我上文的分析,「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的寫法有不少缺點,而且蘇軾另一首以《念奴嬌》詞牌填寫之作,也沒有依從這一新格填詞:「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念奴嬌.中秋》),還是以最常見的「六、四、五」句式書寫。

如果此作本是「六、四、五」句式,當作如何解?我在網上發現另一個版本,來自明天啟壬戌版梅慶生注的《蘇東坡全集》:「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正雄姿英發」這可作一解,不過,並不能確定他是最原初。它既非人們接受的「了」字版,而且落筆極為平凡。其實,用「了」字也未必不可解,只要稍加細味,即可接受,而且頗有意思:「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洪肇平老師當時隨興拈出東漢孔融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了」字可解作「聰明伶俐」,不過近年再想,既然已有「雄姿英發」,再加一個「聰明」在前,似乎點綴不足,反見礙眼。那麼,何不將「了」字作「完全」解,好像「了無新意」(完全沒有新穎的意念)般,把「了雄姿英發」解作「完全英姿撥發,展現出英雄氣蓋」,這樣也未嘗不可。不過,這樣解,則要把「雄」字視為破格,因為「雄」字乃平聲,而此處當填仄聲字。

總括而言,《念奴嬌》詞牌的下片首句,「六、五、四」和「六、四、五」兩種句式在古時都有流傳,而且古時沒有標點符號斷句,要探究東坡的原初版本已相當困難。「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和「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在意義上兩者皆可說通,讀者各有所取也未嘗不可。然而,若就整首作品的文氣和內涵上說,我認為後者較勝一籌。

20131030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工作與休息——讀辛波絲卡〈回家〉札記/望軒

工作與休息
——讀辛波絲卡〈回家〉札記

文:望軒

〈回家〉 辛波絲卡
他回家。一語不發。
顯然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他和衣躺下。
把頭蒙在毯子底下。
雙膝蜷縮。
他四十上下,但此刻不是。
他活著——卻彷彿回到深達七層的
母親腹中,回到護衛他的黑暗。
明天他有場演講,談總星系
太空航行學中的體內平衡。
而現在他蜷著身子,睡著了。

讀辛波絲卡的〈回家〉,我想起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電影《引力邊緣》(港譯“Gravity”),不少人批評他劇情單薄及知識失誤等問題,以為它徒有華麗而逼真的太空畫面,然而卻鮮有人發現匠心獨運的鏡頭意象,而且若以神話學的角度分析,更能明白其象徵。太空作品往往因為要探索其未知,能突顯人的存在問題,在冒險、死亡和重生的過程也有英雄歷險的特徵,啟程和回歸也是古老的人生命題。其實,電影《引力邊緣》在這方面發揮得十分出色,若果仔細觀賞,就能發現女主角Ryan Stone經過瀕死的邊緣,反回太空船內的稍作休息的那個鏡頭,導演刻意營造一種母體子宮內的嬰兒感,艙內的電線猶如臍帶,某程度上是頗為明顯的。太空工作不但危險,還需要豐富的知識,加倍的精神心力,並不是人人能夠勝任。工作的極致,可謂經歷死亡,每天重覆的工作如永恆不斷的回歸,也像西西弗斯的石頭,既勞累,也喜悅。它彷彿是死亡和重生的無限輪迴。

在工作與再工作之間,一般來說,休息的地方是「家」。現在將要進入正題,辛波絲卡的〈回家〉,除了產生共鳴,叫我想起近期觀賞的《引力邊緣》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呼喚著我內在的神話脈搏。神話的力量是永不止息的,它關心的議題也是古今相近的。這首詩的價值,把遠古的英雄神話移之現代社會,每一個盡心盡力工作的人都應是英雄人物,工作無疑是歷險的過程。回家是再啟程的中站,家仿如母體,帶給他溫暖和護衛他的安全感,他等待重生,準備「明天」。神話的特徵有時間的超越性,所以「他四十上下,但此刻不是。」辛波絲卡把他置於人生的中段(假設一般人生有八十歲)頗有意思,而此刻它不再是四十歲,就是要打破線性的時間觀,借神話特徵來觀照人生的歷程可謂呼之欲出。另外,現代詩的寫法已毋須像古代的史詩那樣徹頭徹尾地敘述故事,〈回家〉就是恰到好處,於睡覺的一幕戛然而止,讀者也能想像明天,想像更多的明天,彷彿照見他工作和再工作之間的循環,也能體味他死亡與重生之間的生命特質,現代人的疲憊的存在。


20131028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偽君子不談風月——讀龔自珍〈己亥雜詩.一二六〉札記/望軒

偽君子不談風月
——讀龔自珍〈己亥雜詩.一二六〉札記
文:望軒

以往很少讀龔自珍的詩詞,怕只讀雜詩會失諸偏頗,所以寫這篇札記之前,曾翻看一些詩注,以及孫靜教授的《中國近代文學論集》,其中有好幾篇文章談龔自珍。從前知道孫靜教授喜歡陶淵明,這本論著花了不少篇幅講龔自珍,看來他對龔自珍也頗有心得。雜詩有點像隨筆,像遊戲,往往信手拈來。

〈己亥雜詩.一二六〉  龔自珍
不容兒輩妄談兵,鎮物何妨一矯情。
別有狂言謝時望,東山妓即是蒼生。

這首〈己亥雜詩.一二六〉聊有趣味,可說是自辯,也可用於點化。據說,當時龔自珍花月冶游,曾受到一些人批評和譏諷,故作此詩回應。讀這首詩有一條鑰匙,名叫謝安。先看一段故事,《晉書.謝安傳》:「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謝安在淝水之戰以八萬大軍大敗率領九十萬大軍的苻堅。

詩歌的首二句講這一事件,東晉謝安雖然贏了戰事,但接到驛書報捷時,卻故作平常。謝安是謝玄的叔父,他為免兒輩誤解兵法之道,才壓抑自己的情緒。不過,龔自珍卻一反常人對謝安矯情的批評,他下了「何妨」二字表明這事情不需看待得過份認真。再者,你們虛偽,要顧及自己的形象,就像「不容兒輩妄談兵」,你們「不容兒輩妄談『情』」,還要人家接受你那套標準。不要緊的,「何妨」二字也看出,龔自珍同情地了解批評他的人。

末二句講的「東山妓」也是謝安的故事,他曾隱居東山,經常攜妓游山玩水,當時又有人指:「安石不出,如蒼生何?」安石是謝安的字。另外,《世說.識鑑》:「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也許,這就是龔自珍以謝安自比的原因。他有治世之才,也愛風月之事。詩歌那句「別有狂言謝時望」轉得很好,不只是承接,更開了一路。上句講鎮物矯情其實也沒甚麼問題,他這一轉,便說好了,即便是有一丁點問題,那麼我另外還有一些會震撼你的話要說,其實那些妓女何嘗不是蒼生呢?他的對象是「時望」,時望就是當時的賢人,有名望的人士等等。這些人往往佔了道德高地,只被國家大事等佔據了腦袋,絲毫沒有一點兒情趣。一個「別」字和「狂」字,已經是退一步來曲線點化他們,先嘲自己說的是胡言亂語,你們關心的才是終極命題,龔自珍落筆只是遊戲,他根本不想和這些人糾纏,要明的人自會明,不明的人繼續冥頑不靈。「謝時望」的「謝」字,是多謝嗎?感謝他人的微言嗎?我看,更像「謝絕」,好了,說完了,謝謝你的意見,以後你管你的,我管我的。以「東山妓即是蒼生」收結,真是妙不可言。若說要兼濟天下,為社會出力,為何讓她們有情趣、有生活不算是救助蒼生呢?「性工作者」也要糊口,國家的小恩小惠未到小市民身上,我們可以怎樣呢?只從國家政策入手,恐怕等到決策時,她們都餓死了。退一步講,陪自己中情的女子談心散步,難道也算是罪過嗎?加上這不單是妓女的問題,它指向的更是人生的態度,人不應只有工作,不應只有國家政治,遊玩也是人生, 妓女也是蒼生。

高高在上的「時望」,你們明白嗎?偽君子哪裡懂得風月,勤有時,戲有時,這才是君子,才是男人所為。龔自珍已不預期你們明白,所以「謝」字,既是謝絕,也是向你們說句再見罷。


20131027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鬼在野——讀李賀 〈野歌〉札記/望軒

鬼在野
——讀李賀 〈野歌〉札記
文:望軒

〈野歌〉李賀
鵶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麻衣黑肥衝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烟濛濛。


讀李賀的〈野歌〉,感到疑惑的首聯,這意象到底是信手拈來的心靈圖景?是現實發生過的事情?它能指向甚麼意義呢?也想知道,它蘊含了李賀怎樣的情緒?以往讀李賀的經驗是,語言比較難解,但內容往往指向現實,並非如一般人所說得那麼奇幻。

銜蘆的鴻是自喻嗎?有一說,指鴻雁銜蘆,因怕被人所獲,所以銜蘆以防人的矰繳,矰繳是一種帶絲線的箭,用來射鳥。但要銜蘆的鴻雁,是因為體肥不能高飛才怕被獲,而瘦瘠的則不需要。雖然可能出於古代的想像,但在他們的認知當中,銜蘆鴻應是不優秀的。那麼,這隻鳥是自喻嗎?自比自己的失意?

「麻衣黑肥」幾字,很久以前解為黑白相雜的毛色,指鳥,也有指是射鳥人,都當作舊註稱誤。現在的說法,似乎傾向解為唐時舉子,因他們都穿著麻衣,黑肥則指他們的垢膩之狀。乍看幾種解法都未嘗不可。不過,如果連繫到「帶酒日晚歌田中」的「帶酒」和「歌」等舉措,看來前句指人比較合適。我覺得,不妨將射鳥人、唐時舉子混合,也就是李賀他自己。

我的解法是,這首詩描述一個失意的人,如何轉化自己的心情。也許是李賀曾經在科舉失意後作。銜蘆鴻象徵不美好的自己,可能是隨景而生的感興,李賀失意時到野外發洩,射鳥、飲酒、高歌,如果「麻衣黑肥」就是指射鳥的他,一個失意的舉子。「衝北風」的「衝」便形象地寫出他憤憤不平的樣子。他跑到田中,射鳥、飲酒、高歌等行動很野孩子,〈野歌〉之野,相對的可能就是文,科舉考試之類的事務,他逃避,要尋找整頓自己的場所,就不能困在令他失意的科場。「野歌」的意義也許在此。

最後兩聯,可見他在「野田」能夠轉化心靈。雖然想到枯榮不等的問題,曾經怨懟蒼天,但他想到男兒的心志,不應該被環境屈折,就重新得力了。窮盡則變,就不窮了,就像冬春等季節的轉變,以文學語言推出,寒風化柳,條條逐一察看,反而雙眼產生烟濛濛的錯覺。錯覺,也許又是真的。人生是說不準的,而說不準的人生,也許最真實的。天公沒有保證枯榮平等,也沒有保證男兒的「猛志固常在」,畢竟那是神話人物刑天的事,而李賀卻是現實的。


201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