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總之是思——讀李白〈峨眉山月歌〉札記/望軒

總之是思
——讀李白〈峨眉山月歌〉札記
文:望軒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一首七絕詩中敢入五個實地名稱,而絲毫不見堆砌痕跡,渾然天成,恐怕非李白妙手不能為。翻開舒蕪選註《李白詩選》,緊接〈峨眉山月歌〉後還有〈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和〈清溪行〉等詩,提及的地點與此詩相同,它們分別有「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及「向晚猩猩啼,空悲遠游子。」(〈清溪行〉)等句子,如果連在一起讀,可能會影響我們解釋〈峨眉山月歌〉的思月思人思鄉等主題。不過,這只是編者的安排,不能確定它們寫於相近的時期,我怕混在一起會過份誤讀,所以還是決定分開來看,但知道有這些詩歌,日後讀全集時就可以份外注意了。

《唐詩箋注》指「『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發清溪,及向三峽,忽又不見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詩自神韻清絕。」我嘗試想想〈峨眉山月歌〉到底是思月、思鄉還是思人,最後還是無法確定。李白此詩摘取了一個畫面,確如一幅畫,意境渲染出來,叫讀者就如賞畫一樣,領會那整體的情懷,如果我硬要指實它在某一方面的主題,似乎會得此失彼。或者此詩是到了中國詩的境界,得靠「印象批評」才滿足,《唐詩箋注》說的「神韻清絕」可謂心領神會之詞了。也許李白出發的時候,他也不知自己思的是甚麼,只是要離開的時候,內心有份惆悵似的情懷,總之是思。

有些人搬家、移民、轉校、畢業,或者其他要轉換新環境的人生經驗,也未必能準確地說我捨不得某些人和物,只不過你和那個熟悉的地方有情,在離開的時候感受特別濃烈。因為要斷開了,所以才份外痛,才醒悟到原來是生命相連的。月,本來在時間和空間都「永在」,李白將來也會在其他地方看得見,只是他在這首詩中,用峨眉山來定月,又用月來定峨眉山,彷彿月是屬於峨眉山的,「月」和「鄉」都是我要分別的對象,也是他所思念的那份過去。即使「鄉」中自然會有他所掛念的人,但「思君」二字在這首詩中的確不宜落實,否則就破壞了全詩。詩歌的意象與情懷相當體貼,我自己推敲,還沒有離開的時候,一切都很圓滿,但因為要出發了,所以用了「半輪秋」三字勾勒那份落空感,另外半輪月影,揉碎在流水間,隨舟逝去了。


20144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