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工作與休息——讀辛波絲卡〈回家〉札記/望軒

工作與休息
——讀辛波絲卡〈回家〉札記

文:望軒

〈回家〉 辛波絲卡
他回家。一語不發。
顯然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他和衣躺下。
把頭蒙在毯子底下。
雙膝蜷縮。
他四十上下,但此刻不是。
他活著——卻彷彿回到深達七層的
母親腹中,回到護衛他的黑暗。
明天他有場演講,談總星系
太空航行學中的體內平衡。
而現在他蜷著身子,睡著了。

讀辛波絲卡的〈回家〉,我想起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電影《引力邊緣》(港譯“Gravity”),不少人批評他劇情單薄及知識失誤等問題,以為它徒有華麗而逼真的太空畫面,然而卻鮮有人發現匠心獨運的鏡頭意象,而且若以神話學的角度分析,更能明白其象徵。太空作品往往因為要探索其未知,能突顯人的存在問題,在冒險、死亡和重生的過程也有英雄歷險的特徵,啟程和回歸也是古老的人生命題。其實,電影《引力邊緣》在這方面發揮得十分出色,若果仔細觀賞,就能發現女主角Ryan Stone經過瀕死的邊緣,反回太空船內的稍作休息的那個鏡頭,導演刻意營造一種母體子宮內的嬰兒感,艙內的電線猶如臍帶,某程度上是頗為明顯的。太空工作不但危險,還需要豐富的知識,加倍的精神心力,並不是人人能夠勝任。工作的極致,可謂經歷死亡,每天重覆的工作如永恆不斷的回歸,也像西西弗斯的石頭,既勞累,也喜悅。它彷彿是死亡和重生的無限輪迴。

在工作與再工作之間,一般來說,休息的地方是「家」。現在將要進入正題,辛波絲卡的〈回家〉,除了產生共鳴,叫我想起近期觀賞的《引力邊緣》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呼喚著我內在的神話脈搏。神話的力量是永不止息的,它關心的議題也是古今相近的。這首詩的價值,把遠古的英雄神話移之現代社會,每一個盡心盡力工作的人都應是英雄人物,工作無疑是歷險的過程。回家是再啟程的中站,家仿如母體,帶給他溫暖和護衛他的安全感,他等待重生,準備「明天」。神話的特徵有時間的超越性,所以「他四十上下,但此刻不是。」辛波絲卡把他置於人生的中段(假設一般人生有八十歲)頗有意思,而此刻它不再是四十歲,就是要打破線性的時間觀,借神話特徵來觀照人生的歷程可謂呼之欲出。另外,現代詩的寫法已毋須像古代的史詩那樣徹頭徹尾地敘述故事,〈回家〉就是恰到好處,於睡覺的一幕戛然而止,讀者也能想像明天,想像更多的明天,彷彿照見他工作和再工作之間的循環,也能體味他死亡與重生之間的生命特質,現代人的疲憊的存在。


201310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