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與圖書館故事/望軒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與圖書館故事

文:望軒




 「國際詩人在香港」的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Tomas Transtromer) 詩歌工作坊即將開始,內心不是味兒。雖然對他感興趣,2011年他奪取諾貝爾文學獎時已搜集他的書籍和相關評論,以便將來籌備關於他的讀書會,但因為正趕著完成手頭文的兩篇論文,還有一些工作,所以沒有報名參加這個工作坊。不幸中的大幸是有一位朋友參加了,希望他能替我札下一些重點吧。

  近期的《讀書好》(第67期:至愛圖書館)談圖書館,所以順道閱讀了散文集《記憶看見我》那一篇〈圖書館〉。《讀書好》中有一篇〈圖書館的故事〉訪問了馬修.巴托斯,他指出圖書館是「不安靜」的,這一點我印象最深。他說:「我們通常把圖書館想像成和平、和諧的地方,但其實它深受不同衝突的影響,任何一間人為機構亦如是。在戰爭或社會衝突時,圖書館往往首當其衝被佔領,受著文化、宗教和學術衝突的影響。」這麼說來,圖書館其實是動盪的,隨時可能被攻佔,成為政治的工具。圖書館必須具備自由而多元的特質才能夠眾聲喧嘩,不同的思想可以互相應和或交鋒。因此最忌一元而和諧的監控。這種由上而下的籠罩,還體現於家長監管式的溫馨提示,他們自以為能夠為小孩子決定應該接收甚麼知識,也十分令人憂慮。

「誰要讀這本書?」
「是我……」
「不行!」
「你告訴你爸爸自己來借。」
我試圖到成人圖書館去更糟糕。我需要一本少兒圖書館肯定沒有的書,到入口就被擋住了。
「你幾歲了?」
「十一歲。」
「你不准在這兒借書。歡迎你過幾年再回來。」
「可是我要的書這兒才有呢。」
「是甚麼書?」
「《北歐動物遷徙歷史》。」
「是艾克曼(Ekman)寫的。」我加上一句。壓低的聲音。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圖書館〉

  圖書館的動盪似乎在於內憂外患,外患是它很可能是戰爭和社會衝突首當其衝的地方,內憂則是它跟多元自由的本質還有一段距離。我曾經在兒童圖書館見過既複雜又陰暗的外語書籍,而在成人圖書館看到既簡單又幼稚的書本。圖書館管理員或是圖書館制度本身是如何界定一本書歸屬哪個年齡層呢?又,遇上天才又怎麼辦呢?假如無法斷定某個年齡應該讀哪些性質的書,那麼圖書館的分類問題,十分值得反思。

2013年4月3 日

3 則留言:

  1. 雖然有點緊張和戰戰兢兢,但沒怎麼預備。希望不會令你失望吧。

    不知是否擔心太少,總覺得在現今社會,自小就有閱讀習慣的,長大後都不會成為大奸大惡之人吧。

    回覆刪除
  2. 希特拉和毛澤東都閱讀量驚人?

    回覆刪除
  3. 所以我說「現今社會」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