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老子望得》(第四章)/望軒

《老子望得》(第四章)

文:望軒

〈第四章〉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
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4.1    道「盅」,一作「沖」,盅之形象其虛,用之即充實,雖有而弗盈,因道非一般之盅,道之盅無限,其深邃似淵。道可自生萬物,故云「似萬物之宗」。道盅之深而淵,其色暗淡,讀此句莫忘首章道與玄之關係。

4.2    「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亦見於第五十六章,論者有錯簡之說,高明則辯之,兩章四句均與前後經文連通,不宜妄視之為錯簡。今讀之尚未能明察,日後可再作詳析。所謂「與前後經文連通」有待思索。先以此章論之,若云此句與上下連通者,我以為當從「光」字作推敲,因上下之「淵」與「湛」乃道之深邃與虛無,其巨大之黑暗足以「和其光」,可見此經喜暗淡而厭光芒。此說偏近道論,「同其塵」尚可勉強理解,惟「銼其銳,解其紛」一句若以形上構想,其喻似乎偏遠。「解其紛」一說頗近社會政治之事。此四句之句式,意謂某物除去或磨合「其」(某物)之特質。若以道論說,即謂道消去萬物之種種問題,此章導引讀者感悟本源之渾圓,然而「銼」、「解」、「和」、「同」豈非有為?若以權術說,猶近第三章之「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乃聖人之治,使民之術。「銼其銳,解其紛」乃使民不爭之說,「和其光」亦消磨其鋒芒,如智者之敢為。「同其塵」三字,道論與權術論之雖可勉強解說,然頗為空泛。此處我取劉殿爵(D.C.Lau)之注釋:「昭八年,《穀梁傳》:車軌塵。王念孫云:『予謂軌者循也,謂後車循前車之塵,不得旁出也。』《老子》此文,其義正與此相同。」是故我以為此四句或為錯簡未定,言上位者之治亦未可知,即謂使民不爭,磨損民之鋒芒,解決其紛亂,又需導引萬民依循君主設下之軌道,不得偏離。此四句與第三章之「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類同,乃出於純然之巧合?此札記乃我備一說,至今並無明證確鑿錯簡之說,故置於此處作通篇形上哲思之道論,若讀者詮釋自通,當屬情理之中。

4.3    「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人皆著眼於「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一語,或可與《聖經》之道並想,聊有趣味。先秦之時,老子想及道之本源,猶先於天帝者,後人當感觸其可貴之處。至於我讀此句,「吾不知」三字更得我之青睞。一則自言「不知」,實則是先知,似謙虛而又足以啟迪眾生,二則「吾」字,全經鮮有,若謂《道德經》乃歷時之格言結集,又不知老子之存無,偶一「吾」字,可見老子若隱若現,其口吻如吐真氣,老子之「我」現,果真神龍見首不見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