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遲到的黃菊——讀黃巢〈題菊花〉札記/望軒

遲到的黃菊
——讀黃巢〈題菊花〉札記

望軒


〈題菊花〉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詩歌難以完全脫離詩人賞析,起碼詩人傳奇的生平,往往能夠賦予讀者更多的想像和解讀空間,變得更有意思。〈題菊花〉的詩人黃巢,曾於科舉考試中落第,著名的〈不第後賦菊〉也是他的手筆:「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兩首詩都取材自菊花,可能是愛菊之人。歷史上,黃巢在唐末的時候起義,一度自立為帝,當然大多數人都知道他坐得不長久,否則中國歷史將是另一個面貌了。

宋代的張端義《貴耳集》載:「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聯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應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巢之父怪欲擊巢,乃翁曰:『孫能,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巢應之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說他五歲寫這首詩,今天看來並不足信。如果這首〈題菊花〉只寫於五歲,我們可以調節閱讀的印象,理解為比較單純的愛菊之心,希望它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喜愛。然而,今天的讀者不像古時為了塑造出傳奇人物的早慧色彩而強說五歲能詩,大概已不願意把它置於童年時期,而應該置於起義之前。如我之前所說,讀者更願意把一首詩安放於能配合內容和深化思想的位置上,如此方能進行創造性的解讀。

我讀的時候也有這個傾向,不願詩歌寫於五歲之時,而希望它寫於落第之後,起義之前。正因為落第,詩歌中未被賞識的菊花完成了詩人之移情。黃巢先是對人的盲目有份恨意,繼而是暗藏對天的無奈。這詩並不肅殺,反而帶點淒涼。他深知沒有主權,就有很多不如意之事。要盡如己意,就需要獲取更大的權力。不過,我一再細味末句時,似乎讀出黃巢的心事來。古人把〈題菊花〉置於五歲,正正丟失了這首詩最觸及心靈的地方。他們以為這樣可以營造造反的預兆,塑造一個充滿志氣的英雄形象。然而我們在「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並不看見黃巢自我獨大之心情,他即使想獲得權力,也不是要所有別的花朵凋萎來突出自己,他並非要擁有整個花花世界,他渴望的是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在最清明而有青帝主持之公正世界裡,與桃花一競高下。我想到,在黃巢的心底裡,會否覺得自己生不逢時,又是否觀察到科舉制度的黑暗和荒謬,以致他認為自己是一朵遲來的菊花,沒有人發現自己的好處呢?因此,在這首詩中我恰恰讀到了黃巢並非少時已有份反叛的決心,不是生來就有起義的血液,而是時勢造就了這個人物,回到詩歌的首兩句:「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時正西風,即使開得再美好,人也無心觀賞,而蝶也不願飛來採花蜜。黃巢這個人,彷彿是有自信而不驕恣。若桃花能象徵美好的盛唐的話,黃巢確實希望自己能與李白、杜甫同代,即使輸,他也心甘命抵。


2014329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前往圖書館的小徑上〉/望軒

〈前往圖書館的小徑上〉

文:望軒

前往圖書館的小徑上,我舉起一塊掌巴大的石頭,擊斃了一個男人。有樹為證,但我不知道為甚麼要舉起一塊石頭,就如我不知道為甚麼會來到這條小徑一樣。這條小路旁邊連接單車徑,皆有花草樹木,假如有空散步也不失為一件賞心樂事。事實上,這個男人正是帶同了他的狼狗前來悠閒一番,他坐在一旁看著他的狗漫無目的地奔跑,偶爾回來主人的身邊鐘擺似地搖著尾巴,似乎還樂於凝望他打瞌睡時的慵懶姿勢。我確實不知道,是甚麼驅使我在狼狗跑開的時候,舉起那塊草叢邊的石頭,悄悄走到他的身後,狠狠地把他打個頭破血流。

他如此不堪一擊,像摘下一朵花那麼輕易。他並不知道自己為甚麼死去,也許在他死前的一剎那,還凝結著因呵欠滲出的淚光而模糊的愛犬印象。到他感覺到自己離開世界的時候,相信會認為死得無辜,這將和其他人悼念他的時候一樣。可是,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是無辜的話,那他一定死有餘辜。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一個也沒有。他不曉得死亡的緣故,又正如他不知道自己為何在此。風帶走他的靈魂的時候,除了疑惑,還會後悔。

狼狗開始在我的身旁吠叫,彷彿喚醒了我。或許我是看中了這條狗,我真正的目的是牠,而不是男主人。牠連續不斷的吠叫聲既惶恐又憤怒,牠的身體漸漸甦醒過來。牠越來越激動,這就對了,這就是你。你為甚麼要被這個無能的男主人馴服,就只憑他手上的食物嗎?抑或是那條柔軟無力的狗帶?你不要對我說是那些以友誼或親子之虛名掩飾的主僕關係,雖然你和那男人到底誰是主人誰是奴隸已然是難以清楚的事情。你就是甘於被束縛而換領一塊骨頭的賤種。來吧,這樣就是了。

牠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撲向我,我閃開了,還一腳踢中了牠的肚子。牠著地後立刻就轉身,壓下了整個身軀,完全進入了作戰狀態,甚至絲毫不感到痛楚。我躲開牠的一剎那,老實說,真的很爽,沒有比這更爽的事情,即使我上輩子還未享受過欲仙欲死的性愛歡趣,但我肯定,這是我一生最爽的體驗,就是這樣了。我的身體幾乎完全是自然而然地活動,我能避過牠的那次撲擊,並不是我事前有任何的計劃。在決定一切之前,行動就已經發生了。我在不知不覺間,彎下了身軀,好讓我的雙手也能參與這次戰鬥。我瞪著牠,牠也瞪著我。牠的雙眼噴出了怒火,露出了本性,完全忘我的狀態,相信牠已忘了自己為甚麼要跟我搏鬥。牠發出咬牙切齒的聲音,狠不得要把我咬個支離破碎。不過,牠再憤恨也不敢輕舉妄動,大概是牠從我的眼裡,看出我那視死如歸的精神。

我聲嘶力竭地吠牠,牠的身體幾乎要後退兩步。也許我的嘴巴漸漸變得巨大,牙齒也變得鋒尖。我的牙關快要咬碎了,我死瞪著牠的一舉一動,彷彿牠的呼吸放慢了好幾倍。我們同一時間向前衝,牠張開血盤大口,牠真的是一匹狼,甚至是一頭飢餓的老虎,沒有任何目的,只想致我於死地。我的左手不慎被牠緊緊咬住了,我痛得死去活來,從沒有試過這樣的痛楚,也許比女人生產時的痛楚還要厲害千倍。正是痛,生命才能誕生,身體才會在麻痺之中喚醒。我的左手甩開牠的牙關時,已經傷痕纍纍,血跡斑斑了。我絲毫不放鬆,拚盡全身的氣力撲向牠,緊抓住牠的頸圈,控制著牠的頭部,我瘋狂似地噬咬牠的身體和前腳,然後把牠按在地上。牠的後腿不斷掙扎,幾乎就能拔腳逃跑,但我這時再次把牠舉起,不斷把牠的頭撞向石壆和籬笆。牠開始軟弱無力,發出嗚嗚的乞憐聲。牠的怒火越小,我的力量就越大。回來,快回來,你不應這樣就向我低頭的,咬我吧,再咬我吧!我放開手,希望牠再次進入作戰狀態,但牠已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了。那麼,牠會疑惑,又會後悔嗎?

我們身上的血紅,大概都是黃昏濺出來。地上的血跡和樹影混在一起的斑點好像某種神聖的圖案。我的左手已動不了,我用右手提起自己的左手,像貓一樣舐著溫暖的血液,而且很甜。


2014323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老子望得》(第十二章)/望軒

《老子望得》

文:望軒

12
〈第十二章〉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仿(妨),五味使人口爽,五音使人耳聾。是以聲(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2.1.       人之感官多欲望,欲望使人意亂情迷。目之求色,口之求味,耳之求音,心之求馳之類,皆使人執著外物而亡其身。此可作修身之提醒,今本「聖人」後無「之治」二字,而帛本作「聖人之治」,可知此說有助管治民眾。民眾多欲則易亂,治者不得不滿足民之所需求,是故以民本為主,必失主權。帛本可知此乃治術,僅滿足民眾之飽腹,鍛鍊其體魄勞動,使之不智,社會則不亂,治者亦可保全自身。


12.2.       今人以此為修身綱目未嘗不可,古來聖人多樸素,使心不亂,不亂則時刻清醒。擦拭自身,掏空心靈,故以善為耳目,義為手足,以一己之心性感染千秋萬代,可使人信而行之,亦成人生之美事。然數千年間,善惡之相較,為數者孰眾,則人皆心知肚明矣。

「北」氏定理——讀陳寅恪〈答北客〉 札記/望軒

「北」氏定理
——讀陳寅恪〈答北客〉 札記

文:望軒

寄蜉先生推薦陳寅恪〈答北客〉,初次接觸他的詩。陳寅恪的大名早已聞過,但對他實在毫不了解,除了參考過他的文章以外,對其人其詩都很陌生。想藉這次機會多認識他一點,才借閱他的詩集和有關他的傳記看看。自知不熟悉,因此同樣再次向諸君請教。

〈答北客〉 陳寅恪
多謝相知築菟裘,可憐無蟹有監州。
柳家既負元和腳,不採蘋花即自由。

今人初讀,大概都注目於末句的「自由」二字,畢竟那是現今的普世價值,大家都不時掛在嘴邊。這首詩大概寫於一九五三年左右,那時陳寅恪也關注這個問題,而據一些書所說,他特別重視「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詩末「自由」一詞的內涵,以此作為註腳也不為過。可是我們今天讀此詩,特別是香港人,有沒有賦予更多意義,加入更多創造解釋,那就可以再三玩味,又叫人沉思許久了。

胡文輝《陳寅恪詩箋釋》替讀者整理了一些資料和析述,有助理解都全詩的內容。這首詩用典技巧頗高,一般讀者不容易明白。書中的開首討論了「北客」所指是誰,有人認為是李四光,也有人認為是周培源、張奚若等人,甚或是章士釗。陳寅恪只用了「北客」二字,頗為隱晦,但作為詩題也許這樣更有意思,創造性地作普遍性的解讀,自「北」而來,又威脅著「自由」的,恐怕沒有比這解讀更貼近今天香港人的心境了。陳寅恪應指登門的訪客,那個訪客嘗試勸他到北京就任,因為當時1953年中共中央設立歷史研究委員會,決定在中國科學院增設兩個歷史研究所,由郭沫若、陳寅恪和范文瀾三人分任三所所長。這首詩就是謝絕這次勸行的心聲。

「多謝相知築菟裘」,菟裘是地名。用了《左傳》的典故,指養老退隱的居處,也就是中古史研究所長的職位。

「可憐無蟹有監州」,則用了蘇軾〈金門寺中見李西台與二錢唱和四絕句戲用其韻跋之〉的「但憂無蟹有監州」的典故,另外歐陽修《歸田錄》卷二:「……始置諸州通判,既非副貳,又非屬官。故嘗與知州爭權,每云:『我是監郡,朝廷使我監汝。』舉動為其所制。」此處應陳寅恪認為北京的政治氣氛相當嚴厲,學術研究或會受到束縛。

「柳家既負元和腳」,用蘇軾〈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之一:「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句。元和腳原指柳宗元的書法樣式,此處應指陳寅恪自恃的個人學術風格,與國內的馬列主義之學術方法不同。

「不採蘋花即自由」,反用柳宗元〈酬曹內侍御過象縣見寄〉:「春風無限瀟湘意,欲採蘋花不自由」之句,指陳寅恪自己不到北京任職,便可保持自己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從這首詩所見,陳寅恪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實乃可貴的精神。他當時已經深深明白到「北」與「自由」似乎是水火不容的。如果至今「北氏」堅持之主義仍是不變之定理,我們當中還有多少人能夠保守自由之精神和土地,不出賣,也不讓步呢?「北客」如今已來到我們的眼前,而且「反客為主」了,不捍衛,反倒拱手相讓,甘願為奴,大概是不知道自由的可貴了。

2014322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臨歧之光——讀汪精衛〈舟夜.二十八年六月〉與〈自都魯司卦馬賽歸國留別諸弟妹〉札記/望軒

臨歧之光
——讀汪精衛〈舟夜.二十八年六月〉與〈自都魯司卦馬賽歸國留別諸弟妹〉札記

文:望軒

一直很少接觸明清以後的古典詩歌,除了以前詩詞老師推介過的一些近代作品,幾乎都不再讀了,尤其是汪精衛這類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更不曾想過讀他的詩詞。直到坊間重出了汪夢川注釋的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方發現有一個作為詩人的汪精衛。當時還沒有興致翻閱他的作品,待寄蜉先生推薦了一首〈舟夜.二十八年六月〉,始覺得詩歌寫得不錯,真有難言之苦在其中,且看:

〈舟夜.二十八年六月〉 汪精衛
臥聽鐘聲報夜深,海天殘夢渺難尋。
柁樓欹仄風仍惡,鐙塔微茫月半陰。
良友漸隨千劫盡,神州重見百年沉。
淒然不作零丁嘆,檢點生平未盡心。

汪精衛在歷史和政治上之爭議,還須向專家請教;我也未能像余英時那樣整理出汪精衛的「愁苦」乃「詩言志」之真誠心理活動,並反對他人譴責的「求詩好」的虛偽表現(見《雙照樓詩詞藁》序一)。我純粹從閱讀的感受上說,確以為有詩氣在其中,彷彿聽到他有苦自知的感慨。如果說他是裝出來的話,只能說裝得很真。

由於對他和相關的歷史並不熟悉,僅以一己之尋索談談這首詩,再求他人賜教。汪夢川的解題指出:「一九三九年五月三十一日汪精衛自上海飛日本交涉中日問題,六月十八日乘船自日本返天津。」這年頭應該是他的「轉捩點」,他的前半生乃革命出身,但在後半生卻被定為「漢奸」。這一年大概就是他的「和平運動」時期,在南京建立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也就是所謂的「汪偽政權」。這首詩和他的行徑是他表裡不一的明證嗎?想知道更多的話,還需參考更多文獻和詩詞。有興趣者可繼續追尋。這首詩吸引我的首先是頸聯和尾聯,繼而是首聯和頷聯。

「良友漸隨千劫盡,神州重見百年沉。淒然不作零丁嘆,檢點生平未盡心。」一句,汪精衛的淒然來自國事,「神州重見百年沉」簡直是亡國之音,而用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詩典「零丁洋裏嘆零丁」更明顯指向國家政治之問題。「檢點生平未盡心」,似乎也有陸游愛國情懷之意蘊在其中,但又並不盡同。要是作者並非汪精衛,這首詩或許未能細味出複雜性來。那句「良友漸隨千劫盡」,我認為相當關鍵,「良友」應值得我們關注,注釋指是方君瑛、方君壁、曾仲鳴、曾醒等人。這些良友當年應該曾於一九一二年與汪精衛一同到法國留學,後來一九一五年,袁世凱密謀帝制,汪精衛應孫中山之召回國。另有一詩叫〈自都魯司卦馬賽歸國留別諸弟妹〉,記述了當時的感受:

十年相約共鐙光,一夜西風雁斷行。
片語臨歧君記取,願將剛膽壓柔腸。

「都魯司」即法國西南部城市圖盧茲(Toulouse)。兩詩對照,倍感唏噓。在這些年間的良友都有劫難,方君瑛於一九二三年因國事不可為及家事煩擾而服毒自殺,曾仲鳴是汪精衛的秘書,也於一九三九年三月於汪精衛的寓所遇刺而亡。他的死很可能促發他寫〈舟夜.二十八年六月〉一詩,良友之死,會否導致他政治的轉向?他對國家還懷有怎樣的希望?怎樣才是一條可行的出路?

回到首聯和頷聯「臥聽鐘聲報夜深,海天殘夢渺難尋。柁樓欹仄風仍惡,鐙塔微茫月半陰。」的表現手法很傳統,惡風很自然是困難不安之喻,鐙光也是常用的希望之象徵。這不難理解,此時的他大概已感絕望,才會寫出「海天殘夢渺難尋」一句。要細味此詩,我認為可以再次和〈自都魯司卦馬賽歸國留別諸弟妹〉對讀,這樣更有意思。

就是那點光:〈自都魯司卦馬賽歸國留別諸弟妹〉雖然只是一般的鐙光,但當時他和良友一起,而且年輕對未來充滿希冀,在法國留學,認識到西方的新思想,自然希望可以用之於國家,這十年相約之鐙光雖小,實則熾熱明亮。汪精衛當時應召回國,一定滿懷抱負。可是,經過這些年國家和良友的經歷,當時「片語臨歧君記取」之記憶,或許真如分岔路口般把汪精衛引向另一條為當時所不容的道路。此一別在多年後的讀者心中,有否湧起一片惆悵神傷之感?〈舟夜.二十八年六月〉的「鐙塔微茫月半陰」一語跟〈自都魯司卦馬賽歸國留別諸弟妹〉的「十年相約共鐙光」恰成淒然而有意思的對照,鐙塔自然比書桌的鐙光巨大,在深夜尤其顯得光芒而有導航之作用,可是如今卻微茫陰暗,絲毫看不見前方的出路。當日的憶記與今天之殘夢,試問有誰懂得?作為詩人的汪精衛,史家又憑甚麼批評?


2014314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老子望得》(第十一章)/望軒

《老子望得》(第十一章)
文:望軒

11
〈第十一章〉
卅(三十)楅(輻)同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
〔土然〕(埏)埴而為器,當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鑿戶牖,當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无之以為用。

11.1.       此章之喻淺,知老子之旨,明有無之關係,尤其舉無之重要。然此形上之哲思,落實人生,可知不宜只執一端。

11.2.       車之喻在轂中空,得輻之有而可利轉;器之喻在陶腹中空,方可盛物;室之喻在鑿通門窗,乃成可居之處。凡可用者,其有皆源於無。

11.3.       以無利有,乃此章闡發之理。有與無二者之互為作用,不可偏執一端。老子雖喜談無,然竊以為皆出於人生之有。無乃老子論有之手段,若人獨論無之哲思,置有之不顧,其論或可高深繁冗,亦不足信。故老子無為之說,當以無所不為,隱然有為稱是。


11.4.       凡落實於人生,全無必不可能,全有必弊端叢生,又失諸作用。是故有無之間,乃以留白為是,此游刃之動能,或為老子所著眼處。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禪的試煉——讀蘇軾〈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札記/望軒

禪的試煉
——讀蘇軾〈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札記

文:望軒

蘇軾與柳永,宋詞中缺一不可。讀柳永,越讀越不能止息,千迴百轉,多情纏綿。讀蘇軾,每讀一首均要掩卷屏息,方能聽其回響。我說過蘇軾擅於不同文體,都塑造了一個大蘇軾。柳永其實也是大柳永,只不過他傳世的幾乎只有詞,讀他的《樂章集》,情詞的界線模糊,首首皆是多情的大柳永。抽象有一點說,這是由於蘇軾和柳永都是一氣貫之的作家,他們內在的聲音充滿了,不得不外洩於文筆之外。相對來說,柳永躍動我們的情,蘇軾則安撫我們的心。

這次選讀了蘇軾〈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氣氛如雲淡風輕,有點值得玩味的地方。

〈減字木蘭花〉 蘇軾
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所居藏春塢,門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絡其上。順常晝臥其下。時余為郡,一日,屏騎從過之,松風騷然。順指落花求韻,余為賦此。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裡。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
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
翠颭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

蘇軾與詩僧清順多酬唱,有交情。他在錢塘西湖到所居之地藏春塢,那裡門前有兩棵古松,而且都有凌霄花攀緣其上。風起而花落,清順就著蘇軾賦詩一首。序中交代的是此詞的緣起,古松在煙霧中如兩條巨龍,枝葉如爪,塑造得活靈活現。清順則時常都在下面躺臥休息,悠然自得,縱然四周有些甚麼在顫動,他也表現得相當幽靜,不被俗世所纏繞。這種高人的超脫形象,自然是中國讀者所熟悉的,那麼這些詩歌在今天還有可觀的地方嗎?這要就作品而言,我讀文學特別關注語言,不只是內容,若文學只是內容,形式僅是一個載體,那就難免認為古典文學都千篇一律,其實不然。這首詞之所以值得審美和深思,序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許到了宋代,小說筆法有顯著的進步,蘇軾的序文塑造了一個高人詩僧形象,清順可能有意借落花點化蘇軾才求韻一首,儼如給予蘇軾一次試煉,看他領悟到甚麼來。如果西方的希獵神話有予人試煉的題目,東方的中國禪話也有開悟的練習。

蘇軾的詞作就是他的領受。雖然蘇軾確實曉得禪家的清靜之境,但他始終擅於為文,重視文學修辭,他的靜筆是動筆留白的結果。加上,他胸臆中仍然藏著世事,要他完全活出僧人之境,自然有點難度。我不想增添蘇軾的傳奇性,超曠脫俗而毫無執著並非我印象中的東坡。起句的「雙龍對起」,雖然營造得飄渺虛幻,但龍之勢簡直是他心中的投射,也很可能反映著他時常記掛著國家大事,龍與皇帝的關係自然不用詳說。這是意識上浮現出來的形象,我不是想實指龍就是皇帝,否則雙龍就是東坡大逆不道的罪名了。「下有幽人晝夢長」,蘇軾到底在哪裡?在我看來,這首詞的四句並不如人云亦云般禪機處處,他想像雙龍,注視幽人,而且鳥聲爭噪奪去了他的耳朵,凌霄花落下也吸引了他的眼睛,似乎耳目和心思都停不了。他關懷世事,善於觀察和分析,但自己站在松風騷然的清靜地之中,他有甚麼領悟?有人分析這首詞,說物我兩忘,這可圈可點。他曉得動靜相襯的手法,也知道禪道是如何表現出來,可我覺得這首詞隔了一點。讀這首詞可想像蘇軾的活動,但作品並不特別出色。不知道詩僧清順讀了這首詞後有何反應,他對蘇軾的回答滿意嗎?他能通過「禪的試煉」嗎?


201432

小鳳散步/望軒

小鳳散步
/望軒

在中文大學池邊遇到沈祖堯和一個女士在散步,有些畢業生捉住沈祖堯影相,他才有風度地介紹她:「妳們認得她嗎?她就是徐小鳳。」她們才驚訝,自然不是粉絲對偶像的狂呼,只是對一個陌生的名人的反應。我擦身而過,回頭一看,果真是她,戴著墨鏡,外表沒有演唱會中的那份風采。這時她才開聲:「妳們畢業了?」這聲音肯定是她,獨特的磁性,的確是很吸引人的聲線!個性多麽重要,歌星偶像是得天獨厚的,不是任何人只靠外表就可以充撐的。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