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成都生活的遠和近——讀杜甫〈水檻遣心〉與〈客至〉札記/望軒

成都生活的遠和近
——讀杜甫〈水檻遣心〉與〈客至〉札記

文:望軒

讀杜甫詩不多,有時覺得他的語言頗難進入,不容易感受到詩人的情懷,對今天的我來說還是有一點距離。杜甫的偉大和精彩,往往是透過學者導賞或者老師的介紹才能體會到一點。除了部份戰爭詩歌,他書寫日常生活時偶爾能觸碰到我的心靈。讀杜甫〈水檻遣心〉時,忽然想起另一首自己很喜歡的〈客至〉,一查之下,原來兩首都大約寫於公元761年,是成都生活寫的詩歌。

〈水檻遣心〉 杜甫
去郭軒盈敞,無村眺望賖。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水檻遣心〉寫出了遠景,而〈客至〉則寫出近事。在〈水檻遣心〉中,我讀到杜甫的心隨水盪遠,他寫出遠離塵囂的景色,遠望出去那一片澄江和植物,點染詩人幽靜。魚兒潑動的水聲何其清脆,燕子斜飛似乎把眼前的畫面拉得更闊。城鎮和他身處的環境有很大的對比,並置在一起,城中的喧鬧突出生活的平靜狀態。

摸索詩人的內心世界始終有點困難,我常常用現代人的眼觀而產生疑惑,所謂的平靜是壓抑的結果,還是活在當下的境界?陶淵明見南山可謂自然,但杜甫有意無意間,還是想起了「城中十萬戶」,是否反映出他無法完全放下的意識?這一點思考,以前讀〈客至〉時也想過,有論者認為寫出樸素生活,與鄰居相處時的喜悅,也有論者指出他內心的鬱結。〈客至〉寫到杜甫邀鄰居老翁飲酒,但他也是不經意間提到「市遠」,他預備的食物之所以單調,是因為離市太遠了,這算是強調嗎?

這兩首寫簡樸生活的詩歌我都很喜歡,但對於杜甫的心境仍然存疑,對於憂患意識這麼強烈的詩人來說,一下子歸於平淡,始終是難以置信的,或者這兩首詩當中有複雜的思慮在其中,要透過多讀杜甫詩才能體悟出來,留待日後再作品味。


2013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