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今天舊書義賣/望軒

今天舊書義賣
文:望軒


今年宣明會舊書義賣,如香港書展般,仍然抱著救亡心態。救亡可能過份嚴肅了,說到底只是搜羅些近期感興趣的書籍,也為自己的工作室裝備些參考資料。友人問我:宣明會舊書展賣不出去的書籍,究竟會怎樣處理?會送到堆填區嗎?我不清楚,但總覺得,他們像無主孤魂,不知扔到哪裡去。如果我把一些罕見的好書存放起來,說不定將來能夠給予有心人,或留來自己細味。

我每年都支持宣明會舊書展,必定提早兩小時排隊,相信是少數非為爭奪教科書而首批進場的市民。如果你有參與這個活動,相信不難注意到教科書和流行愛情小說的魔力,他們競快的情境像鏡頭每年重播。不過,當中也有不少人認真選書的,或像我,願意被書選中。

記得四五年前,我和一位愛好書籍的朋友去選書,他看見特價區那裡書敗如山倒,有些小孩子像玩遊戲般把書掉來掉去,也有些成年人像揀不到心儀的衣服般把書隨意扔在一邊,結果會場內的書都亂成一團。他立刻義正辭嚴地喝斥他們,那時我也嚇了一跳。他對待書本的認真態度,仍然值得我去省思。又或者,香港的書文化是難救的了,書展或舊書展,似乎更像一個市集,不適合愛讀書的文人雅士參與。今天遇到一個年輕人,他自己選書之餘,還像義工般幫忙把書排列整齊,令我十分感動。香港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冷漠,但有默默耕耘的義人帶給人溫暖。

再說閱讀,有一個朋友對我說,不要再期望大眾懂得選擇好書,他們肯看一本流行小說,翻翻通俗讀物,已經算是萬幸了。我還沒有力量去改變甚麼,只是喜歡觀察,若說沒有人為閱讀文化盡力,這說不過去的,但你問他們可以改變現況嗎?我又覺得沒多大起色,還需繼續努力。可是,正是這種面對狂瀾的無力感,很多有心人最後選擇放棄。不過,我認為大環境雖然難以立刻扭轉,但是微小的影響還是可以透過人傳人互相感染的。美好的環境不會無緣無故產生的,所有文化活動仍需要繼續堅持,就一點一滴累積吧。

本來只想分享選書的樂趣,卻越寫越多,無意中抒發了一大段文字,可算是這幾年沉澱下來的感受。今天我進場兩次,除了替人買的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外,我先後選了幾本書:高島匡弘《從日本中小學課本學日文》、加藤敬事等編的《東亞四地:書的新文化》、傅璇琮《唐詩論學叢稿》、鍾偉民詩集《蝴蝶不哭泣》、荒木飛呂彥漫畫《怪異奇人列傳》、橫浜幽遊白書研究會著《幽遊白書之秘密》日文書兩本。此外,還撿下《圓桌詩選I.空洞盒子》、《今天》文學雜誌第99期和第28期,尤其後者叫我感動,沒料到真的可以遇見這麼舊的《今天》,我果然是書中女神眷顧的寵兒,總被書本選上。

2013731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京阪漫活記》第八天之〈腐皮之味〉/ 望軒

《京阪漫活記》第八天之〈腐皮之味〉       望軒
(記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

京都之旅在這天告一段落,我們即將回到大阪,第二朝清晨就會回港。曾經想過,不如早點回大阪,放下行李,然後跑一趟寶塚,參觀市立手塚治虫記念館。不過,最終沒有這樣做。我倆就是不愛太頻撲,倒是更喜歡漫步,邊走邊說,看到甚麼就討論甚麼,像《情留半天》Before Sunrise和《日落巴黎》Before Sunset的男女主角,有時更因為太過投入,不知走到哪裡,脫離了大方向。再者,我也該讓妳逛逛街,買點妳喜歡的東西。

微雨,撐著傘,我們要寄明信片,所以前往京都文化博物館附近的郵局,彷彿比印象中遙遠了一點。旅行的街道總是不斷變幻,它脫離現實,仿如虛擬的時空,到天堂走一趟,早晚要回到人間。這次我們發現INODA COFFEE竟然有另一個入口,難怪早前所見的入口與旅遊書不同,還以為裝了修。

經過漫畫館,我買了一本荒木飛呂彥《荒木飛呂彦の奇妙なホラー映画論》送給許栩君作生日禮物,這是他最喜愛的作家,無視他懂不懂得看日文;我則買了辰巳ヨシヒロ《TATSUMI》(映画原作短編集),看過電影版,所以念念不忘想作紀念,於是買了日文版漫畫,看看能夠明白多少。

在錦市場吃早餐,妳總是專一,我卻多情,變化不定。妳想吃上次那間飯團店,我說不如試試其他吧。可能肚子餓的緣故,隨我意願卻又拿不定主意,就進入身旁的「元藏」食店,食物種類比較多元化,妳依戀梅味飯團,我則想回味腐皮烏冬,還點了椒鹽雞翼和烤牛肉。

昨天宇治之旅回酒店時,曾經過一間名叫「BOOK OFF」的連鎖二手書店,辦得很出色,那時雖然看中了一本講百人一首的雜誌別冊,但其中一兩頁被人剪去了圖片,所以最終沒買。那時在店門外的告示得知酒店附近還有另一間,所以想再去看看。只有妳願意,任我徜徉於二手書海,讓我繼續沉澱,繼續思考。早餐後到酒店取回行李,不久就找到這一間「BOOK OFF」,妳甘願站在一旁看守行李,只翻翻身旁的一些樂譜,讓我去衝撞書架,撿拾偶然瞥見的好書。這裡沒有陳致元的《想念》,只有我的。我總是不好意思讓妳久等,只逛了一層就差不多一個小時。最終妳買了久石讓的簡明譜琴,我則選了《太陽別冊:源氏物語繪卷五十四帖》,插圖比昨晚買的那本大幅得多,另一本正是《原色小倉百人一首》,證明我昨晚沒有用以原價購買是明智的,沒中婆婆的下懷。

到心齋橋已經近晚了,本想往難波方向逛的,卻幾乎誤走到本町,幸好及時截返。有趣的是,我又發現了另一間「BOOK OFF」,妳還耐得住我的病態麼?到底我要在書架上,甚至在書架外尋找些甚麼?也許妳也不清楚,為甚麼一直看不完?在便利店買了一瓶果汁,解了能解的渴,讓妳在附近逛街,也讓我則呆在這間二手書店。還是第一次在旅行中分開呢,難免有點擔心,幸而妳不會走得太遠,就是圍著這間書店轉,圍著書店中的我轉,只逛逛附近的小店罷。約定的時間到了,妳跑回來說,想再多逛半小時。我很高興,好呀,妳逛街的快樂不亞於我在書店呢!獨立的時間和空間是如此必要。我待妳回來,在書店的一百零五円的書架一個角落,發現被稱為「日本漫畫的卡夫卡」的吉田戰車,看來日本漫畫界人才輩出,他也最終給大量的佳作磨平了。我買了曾在網上看過部份的《傳染》,只買了兩期,放下了其他,省點錢,省點空間。後來,我才發現原來台灣曾出過這漫畫的繁華中文版,但恐怕不容易找到了。

相比起一條裙子,書籍實在顯得十分便宜了。妳也著實太慳了,我雖買了不少,但多是二手,不算貴,我倆算節儉吧。不但要喜歡,而且要十分喜歡或有特別意義的東西才買。有時候會討厭自己沒人家那麼盡情,可以把手信鋪滿一整張床。做事充滿顧慮,婆婆媽媽。你看,我的床上只有幾本書,幾張唱片,還有鼓勵自己寫作的信箋。

也許因為我倆過份遷就對方,或者連上帝也看不過眼要插手幫忙,結果生了一件趣事。你說甚麼都可以,我又說甚麼也無所謂,我還以為妳想再次到かに道樂吃蟹。到了上次吃的那間「かに道樂」人很多,沒等,一直行,甚至上了另一間分店,我連鞋子也脫了,坐了下來,就在妳去洗手間的時候,一個婦人店員想跟我解釋甚麼,我不明白,她請了另一個懂普通話的年輕人,告訴我趕不趕時間,因為要等一段時間。我問,要等多久,要一個小時嗎?他才勉為其難地說大概需要。待妳回來,問了妳的意見,還是離開了。很有趣,結果,我找到了「美津の大阪燒」,妳十分興奮!我吃甚麼,沒太大所謂,只是想試新的,所以重複吃「かに道樂」雖沒反感,也非最理想的選擇。可是,原來妳一直想嚐試大板燒的,所以能夠找到旅遊書上介紹的這間食店,妳顯得興致勃勃,而且剛巧進去時人不算多,等了一會就輪到我們。我本來對大板燒的印象一般,可能在香港吃過所謂的這類燒餅太過不濟,但在這裡試過之後,我完全改觀了,大板燒竟然這麼好吃。妳點啤酒,我偏偏貪新奇,要點黑啤,二人餐有三個燒餅,名稱不大記得,一個有帶子粒的,另一款主要是青蔥味。師傅在我們面前製作燒餅,也許他們跟一般的廚師不同,在冒煙的鐵板上跳舞,像明星,相信我們驚嘆和愉快的表情,還有相機的對焦,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認同和鼓勵。雖然語言不同,但他們懂得我們的食相,還有語氣。妳很滿足,連大板燒也吃到,好像嘗試了不同的事物,感覺很圓滿。

我再次上了Starbucks旁邊的CD店,把另一張手嶌葵的唱片《The Rose》也買回家,當作旅行的收結。這是獻給美好生活的,還是放在墓碑前紀念誰的玫瑰?花,放在哪兒都可以,我會怎樣選擇呢?

翌日清早,乘坐穿梭巴士到機場,準備回港。最後一頓早餐,腐皮烏冬,腐皮壽司,還有芝士蛋沙律多士,以及兩杯凍咖啡。回港後,我只不過是一塊不入味的腐皮,終日唉聲嘆氣。抑或,以前是因為逃避而抗拒人間的熱湯呢,難道要接受現實才能夠真正入味?

在飛機上一起觀賞了動畫《古魯家族》,有意思,以前我們也想過看的,但忙得沒了回事。雲下,海上某個荒島,或許有原始人的我倆,身上正披著發臭的腐皮,忙於與猛獸搏鬥,實在不能過份迷戀脫離現世的景象。

請給我紅酒,其餘免談……這一小杯怎麼就叫我昏昏欲睡了?


二零一三年八月十五日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京阪漫活記》第七天之〈抹茶與櫻花〉/ 望軒

《京阪漫活記》第七天之〈抹茶與櫻花〉       望軒
(記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八日)

宇治是我在京都最期待的一站。出發前,先到TULLYS COFFEE吃早餐,今天想吃西式的,芝士煙肉多士、熱狗、沙律、兩杯熱咖啡。比起酒,在日本喝得最多的恐怕要數咖啡。我常說,不要把咖啡當作提神用的藥品,它是用來嘆的,在休息的時候享受閒情,品嚐生活的滋味。旅行嘆咖啡,是自然不過的事。上了年紀的人常常喝咖啡是京都的風景,它不再是年輕人的時尚。我猜,會不會是咖啡引入得比較早,他們從年輕嘆咖啡嘆到老,就像這一輩的香港人,在若干年後,老人愛喝咖啡也成為一種風景。妳說,或許他們沒有飲茶的文化吧。這足以證明,人生追求的是一個嘆字,嘆茶嘆咖啡,或是嘆個下午茶,指向的都是一段閒適的時光。

乘車到宇治,也比想像中順利得多。雖然從前我在旅行時常常倚賴朋友,但在危機關頭,還是可以做到。在宇治的街道和小巷踱步,十分閑靜,我挺喜歡這裡的環境,妳也不禁拿出紙筆繪畫矮小的房屋。這裡的電線杆頗多,彷彿連繫了所有鄰居。有獨立的房屋是多麼美的一件事,因為你不必成為構成一棟大廈的一個窗子。宇治的店舖大多跟綠茶相關,掛出的茶旗在炎夏中並未飄揚,但仍是清晰可見。

參觀平等院前,我們到和風喫茶「とどう庵」吃抹茶浮雪糕、水果餡蜜及熱抹茶。起初是婆婆招待我們,但因為溝通稍有困難,所以她請了清純的孫女出來招呼我們,笑容親切。那裡是民間小店,門框透光,有紅色的傘子、小茶几和青翠的樹影,環境十分幽靜。嚐一口奶綠色的抹茶,別有一番風味。

我像抹茶那麼苦澀,妳喝得下嗎?

平等院最重要的鳳凰廳正在維修,所以入場費幾乎半價,景觀也自然大打折扣。因此,進場的遊人主要是去鳳翔博物館觀看文物,木雕佛像,叫人想像敦煌,有些佛像更拿著不同的樂器,我猜測那是用人間最美的樂聲去表達極致的梵音。至於我最愛的,是一雙青銅鳳凰,他們雖然罩在玻璃箱中,但仍然深情地對望,這對鳳凰真的很美,立刻叫我聯想起小時候玩過的模型,它們都受著鳳凰文化的影響,呈現出新的面貌。日本總是在不同層面上承接傳統,叫你可以勾沉出文化的淵源。

在平等院表參道買了一些手信,喝過要付款的綠茶,也喝過免費的,又嚐了一個伊藤久右衛門的抹茶くず便り,是個菓子,口感柔軟,但這一類甜品的味道總是能夠想像得出來。過夢浮橋前,看見紫式部像,彷彿預先迎接我。之後,尋找了一會,就到了源氏物語博物館參觀,沉浸在古典的氣味中。有時,我會覺得,古典是一種幻覺。如果現代代表開放,古典倒像封閉。喜歡和不喜歡古典的人都知道,但喜歡的人愛自困而已,不願面對現實,可以說,古典是另一種超現實。難以想像的時空,視像和實物能夠帶你進入另一個世界,重燃我閱讀《源氏物語》的興趣。

我們想試吃一遍綠茶蕎麥麵,於是又過夢浮橋,河邊有間叫「京料理宇治川」,我們還是進去才發現它對著河水,環境幽美,而且需要脫鞋,更添雅致。食物的味道不算出眾,可是寧靜舒適,印象難忘。我們嚐了一冷一熱的綠茶蕎麥麵,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吃,綠茶和蕎麥兩種味道皆不足。天婦羅、冷奴和腐皮壽司也一般。幸好,膽粗地一試熱煮的清酒,把平凡的一餐昇華了幾倍。

三過夢浮橋,遇雨,有鳥飛回家,我們也乘列車回去了。

到大學堂舊書店,想支持經營二手書店的婆婆。早前來過已看中過一些,就著今天重燃的興趣,我買了一本介紹《源氏物語》,是入門的日語圖文書。其實,還想買一本《原色百人一首》的入門賞析書。不過,它沒標價錢,妳替我問,沒料到婆婆堅持要用原價賣二手書,大概是堆砌一些年份罕見之類的藉口,我自然不買,傷了我小小的心靈。雖不是本地人,也不等於毫無認識,因為這本書我在嵐山的時雨殿見過有售,絕非甚麼特別稀有的書籍,加上這本書理應附上朗誦的唱片,二手書已缺了,怎可能用原價售賣呢?我認為她坐地起價,立刻放回原處,用廣東話表示沒可能賣這個價。相信我即時的反應,婆婆也感受得到我識破了她的技倆。二手書再難經營,價錢也必須公道才是。如果它並非賣原價,即使是稍高的二手書價格,我想我仍會購買支持的,但她這樣叫人感覺不好,彷彿在欺壓我們一樣。同情地了解,也許二手書店真的太難經營,才被金錢遮掩了眼睛吧。

晚餐再嚐拉麵,這次到創業昭和三十八年的「ちゃんぽん亭總本家」。由懂普通話的店員來招呼我們,點了近江ちゃんぽん、豬肉拉麵和煎餃子這裡的特色是用酢來吃拉麵,酸酸的,挺好吃。與一蘭和天下一品相比,並不差太遠。這次我們沒有點飲料,只喝冰水。回到酒店,我們試沖一杯櫻花茶,在宇治時遇見買的,因為我看見旅遊書介紹這個,所以貪得意試試,聽說是重要的場合才喝,如會友和婚禮等。

熱水倒進杯中,鹽漬櫻花的花瓣緩緩打開,散開輕盈的粉紅,美哉。

也許,鹽漬就是把最青春之時保留下來。可是,喝一口,好鹹,再喝一點就沒喝了,它像鹽水一樣……看來外表美的東西,不一定好吃。難道人家只是用來裝飾,抑或我們下了太多櫻花呢?如果櫻花就像美人,那麼,一朵,足矣。

二零一三年八月十四日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京阪漫活記》第六天之〈烏鴉餓了〉/ 望軒

《京阪漫活記》第六天之〈烏鴉餓了〉望軒
(記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新京極通的市集叫「錦市場」,想必妳之前已留意到,因為妳提及過不只一次,今早去逛逛日本的街市。也許女生對市集有先天的敏感,它彷彿是支撐生活背後的一個能源庫,她們在市集獲得的滿足感似乎是男人難以理解的。也許是形形式式的貨品令人眼花繚亂,紛陳的色彩刺激到妳們腦袋裡的某一點吧。不過,確實新奇的,逛市集開了眼界。聽見有個遊客說廣東話,似乎在自誇對日本的熟悉,比較這個「錦市場」和東京的「築地市場」,就算我沒去過築地,也知道兩者分別之大。我所著眼的,還是當地人怎樣販賣自己的貨品,他們絕少高聲搶生意。我看見極其巨大的栗子,差不多有一個漢堡包那麼大;有個攤檔賣漬物,泥土般的醬料醃製著食物,發出一陣鹹味,還有賣海鮮、賣茶葉的、賣米的、賣和菓子的、賣乾貨的、賣鞋的、賣醬料的等等,就算找不到我最想看見的豆腐店。即使有賣豆製食物的店舖,卻絕不是《頭文字D》中藤原豆腐店的模樣。

我們看見迎面而來的人手上拿著一盒玉子燒,看來很好吃。原來就是前方那間「田中雞卵」,跟著其他當地人和遊客一起排隊,嚐試了其中一款。玉子燒中有洋蔥,還有豐富的蛋香,不用蘸上任何醬汁影響它的原味。「錦市場」不算大,我們行完一遍之後,回到一間叫賣米的店舖裡吃飯團。我們坐在吧檯,看見兩三個女生在製作飯團,坐著吃應該比邊行邊吃來得舒服。餐牌上有圖示,但有些餡料還不懂,結果點了梅味、辛味雞肉,還有一款酸菜叫すぐき。

前往嵐山,雖說是離城市遠一點的地方,但始終是旅遊熱點,所以交通尚算方便,沒有迷路,而且也比預期中商業,遊客也頗多。在便利店買了一瓶飲料,以備不時之需,怕太熱時可以補充水份。這裡風光明媚,河水也清幽。只是,過了渡月橋,那邊的遊人多,店舖多,看來要欣賞到真正的郊野景色,還得去旅遊書上沒有介紹的地方才行。我們在那個美食廣場的地方吃了一杯桃味雪糕,雪糕融化得像還未凝結好的,味道尚可,只是口感一般。我們立刻想去時雨殿,所以走回頭,沿著河邊一直行,有些遊客上船觀光,也有個男人在玩搖控船,倍添趣味,可惜減卻了山水畫的印象美。未找到時雨殿,倒是錯上了小山丘,那裡有周恩來總理詩碑,沒人在意。另外,也有一些雕像如角倉了以翁,並不認識他。然後發現山丘四周佈滿了石塊,上面刻著《小倉百人一首》的詩歌,那麼,既然有一百首,應該有一百塊石頭吧。我們發覺越行越高,而且遇上微雨,所以打回頭,在另一條路上拐入才找到時雨殿。

河邊的垃圾箱,有幾隻烏鴉覓食,把垃圾叼到樹上去,然後鴉啼不絕。

時雨殿是小倉百人一首殿堂,要脫鞋子進場的。本來已有相關的展覽,近期更是配合末次由紀動漫《花牌情緣》作特別的展出。其中更多了些漫畫家的原稿和動畫觀賞等。至於文學的歷史物品,不懂得日文,自然沒法深刻了解展品的特色,但是花牌的發展,不同時期的大小和設計,倒是可以透過文物認識,有些稿本更是歷史久遠。今時今日,實在需要動漫,以及其他媒介去把古典的趣味引發出來,文化不能斷絕,但要接受改編和新詮。

館很小,展品也不多,碰巧二樓的場地要外借,沒法嘗試體驗新玩法,據說他們會借一部手提遊戲機給你與地上的花牌作配對,很可惜。買了兩副花牌後離開,巧遇一處擺放了很多嵐山羅漢,整體來說,日本的雕像技巧是不俗的。

嵐山的天龍寺是世界遺產,到此一遊吧,老實說沒法仔細分辨每個寺廟和神社的特色,主殿是大方丈,但我自己傾向留意些微小之處。碧綠的小潭水,旁邊有長了青苔的石頭,架著半開的竹管流水。在草上有藍蜻蜓休息,也有些努力點水。我還看見樹枝上尚未變成蝴蝶的蛹,靜待時機,旁邊的樹木名叫「楊貴妃」,歷史的軌跡是怎樣交流和沉澱的呢?

以「愛の泉」的水洗手,然後牽著妳走。

楓葉半青半紅,也自有它的美啊,不必期待滿紅,不必慨嘆全青,我們看見一棵樹的楓葉,在兩者之間,難道這不是最美的狀態嗎?

走入竹林,筆直的極致竟然就是彎曲,似乎生存需要根基,也需要游刃,一直死守着剛硬不可能在風中擺舞。人生,也是這樣吧?

因為很多人,所以沒坐觀光的列車,只是憑雙腳走。這樣,我們才發現草邊的兩塊搭成心形的紅色草葉,名副其實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為何沒有人留意呢?經過源氏物語的舊蹟嵯峨野之宮的「野宮神社」,也因為很多人,不想進去。我倆總是迴避擠擁的地方,尋一片寧靜地。

下午到「良彌」嚐試豆腐宴,價錢昂貴,吃了涮湯葉豆腐鍋和豆腐膳,可是因為步驟錯了,誤會了材料的名稱,結果沒法製作出完整的豆腐。其實,好吃,也好玩的,只是份量太少,不夠飽,搞出個壞心情,怪責自己沒開口再點菜,笨得像烏鴉。

乘車時,妳問我心情不好嗎?我說,沒有。

晚上想暴吃發洩,咖哩牛肉飯、雜菜辣牛肉飯、喝啤酒配炸雞塊,吃剩很多,浪費了食物,然後心情又鬱悶了。買瓶細樽的智利紅酒MORANDE, Pionero, Cabernet Sauvignon回酒店,碰杯,還是紅酒好喝。

二零一三年八月十日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京阪漫活記》第五天之〈煩惱的河童〉/ 望軒

《京阪漫活記》第五天之〈煩惱的河童〉       望軒
(記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滴漏了兩杯咖啡,又展開一個清晨。早上到「天下一品」吃拉麵,我們到的時候,老闆娘剛巧開舖。她請我們內進,然後在門外插上「天下一品」的旗幟。店內很簡單,只三張桌子、吧枱,主要是紅白色的調子,看來很地道。這次看餐牌有點難度,老闆娘給我們中文的,點了一碗拉麵,還有一個餐,除了拉麵,還有「可樂餅」配飯,份量相當多。點可樂餅,無非被它的名稱吸引,起初以為很特別,往後幾天翻看日文書才發現這可能是炸薯餅的音譯,像可樂的日文發音。不過,這塊炸薯片挺好吃的,上面的甜酸醬汁,也有可樂味道的幻覺。老闆娘從飯煲盛出來的香飯像住家菜,這店舖很溫和,絲毫沒有一點商業的味道。如果說「一蘭」的濃湯美味,可是它卻有疏離的感覺;不若「天下一品」的清湯細膩,讓人百般重味。小小的空間,小小的我們,又有小小的老闆娘和廚師,似乎只需一點位置,就能夠在生活上溫飽滿足。

中午到北山駅的「京都府立陶板名画の庭」,這是我出發前就想來的。以前經過書店,近年出版了不少有關建築的書,陶板名画の庭就是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的設計。除了建築值得欣賞,裡面的名畫都是用新技術複製而成,並將之放大。我們連同鄰近的「京都府市植物園」的入場票一起購買,獲得一點優惠,事實上這裡的票價本來已經很便宜。這個地方既是庭,也是館,它露天的,陽光映照在池上,水中展覽的是莫內名作《睡蓮》,整個庭館的作品並不多,如有達文西《最後的晚餐》,極巨大的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梵高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當我看到中國的《清明上河圖》時,展覽標籤指出它傳為張擇端所作,這似乎有一點問題,因為眼前這一幅色彩豐富,它應是清代的作品,絕不是宋代的張擇端所作,即使它保守地表明相傳也不妥,很容易令人誤會,加上畫作的下款也明確地表示是由乾隆勅令臣子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所畫,因此沒有搬出張擇端的道理。回港後,我打算傳一封電郵給館負責人,請他們修改,卻找不到它們的郵址,看來需要寄信去,著他們仔細研究一番。

至於「京都府市植物園」是妳想看的,本來興趣不濃厚,但近期的特別展覽是「食虫植物展」,這才增添了一些趣味。遊園時,熱得我汗流浹背,真心欣賞有幾位畫家,能夠在炎夏靜心描繪眼前的花草樹木。面對高大的樹木,人是多麼的渺小。還未到「食虫植物展」的溫室,園中某些植物已從未見過,顏色和姿態各有不同,它們的奧秘不亞於動物,同樣都蘊藏著巨大的生命力。初次看見松果本來的模樣,叫人想像得出一隻跳脫的松鼠來。荷花池的水面像抹業,而荷花尚未盛開,小小的螳螂已在一塊圓圓的荷葉上守護。植物園很大,我沿著汗水的方向終於找到溫室,目睹世界上最大的花的標本,比家用的洗手盆更大。「食虫植物展」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新奇,但很多植物都前所未見,有些更是巧妙的捕蟲器設計,值得人類參考,而印象中那朵食虫花的模樣,比我想像中細小得多。

從另一個出口離開了,我們不知道身處的方向,只是一從沿路走,看看會到達甚麼地方。旁邊是一所學校的球場,有些年輕人在打棒球,棒球這運動在我的腦海中也是很有日本氣息的,我的偏見肯定受動漫和電玩影響。天氣炎熱,在路邊的汽水機買了一罐可口可樂,我倆用同一口氣傾盡。馬路的對面是一間叫賣舊書的「丸万書店」,這次沒有去看。在附近找了一輛巴士,到銀閣寺,本想先到金閣寺遊覽再去,但還是悠閒一點。下車,行一會,就到了哲學之道,但所有思緒都被蒸發掉,看來要做哲學家,還需要耐得住高溫。經過白沙村莊橋本關雪紀念館,最終沒有參觀,一則是票價很高,每張八百円,比一直以來所有的展覽館要貴得多。也許藝術絕不止這個價值,但沒參觀的主因還是心情,炎熱得減卻了不少雅興,與其走馬看花,不如到銀閣寺散步。不過,橋本關雪的名字我還是記住了。

進入銀閣寺之前,在一家「松葉屋」(まつばや)吃抹茶雪糕泡芙,喝一瓶凍綠茶,乘涼一會。我們到過的寺廟和神社中,銀閣寺的景色算是很幽美的了。觀音殿、銀沙灘、向月台、茶之井、洗月泉等等,還有亮麗的陽光樹影,它的美在細緻,景色置於那裡恰到好處,不容許偏移半分。水流有意滴穿的石頭,似乎也是甘願接受一生的磨練,緊閉眼睛地盤坐那兒。離開後,見到一面旗幟的宣傳,我們在大路上拐入小路,到「そば処甚兵衛」吃點東西,點了冷奴、冷蕎麥麵和啤酒。

回到新京極通,意味着一天的景點已經足夠,不妨到就近的店舖淘寶。這次發現了一間「平安堂書店」專賣美術書,我買下了一本湯本豪一《今昔妖怪大鑑》,出版才不足一星期。然後,到「大學堂」舊書店看,這裡有不少日文版的中國名著,書籍堆疊如山,還有一些吸引我的日本文學,只怪自己未有本事閱讀它們。

這晚到「乙羽」嚐試日本壽司,我們點了一個雜錦壽司拼盤,還有鯖魚壽司套餐。店員知我們不懂得看日文餐牌,叫我們到店舖櫥窗直接看模型和選擇。妳點了雜錦拼盤之後叫我選擇,三心兩意,又萬分顧慮,放不開自己。我本來不知為著甚麼緣故,想退而求其次點極平凡的那種,但妳還是建議我點鯖魚壽司,比起河童卷,不若青花魚難得吧。明明希望自己及時行樂,就是不肯放過自己,要無端的制約自己。要是我再不好意思地摸著後腦,早晚會變成真正的河童,錯過深愛的青花魚了。日本壽司的魚和飯緊緊握在一起,千錘百鍊分不開,相依相戀。坐在對面的那個單身男子,穿著西裝,喝著清酒,他多麼鬱悶,失業嗎?失戀嗎?是否等待著手機的某人開解呢?

又一隻充滿煩惱的河童。與女人相比,男人是更渴望被愛的妖怪。

二零一三年八月八日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京阪漫活記》第四天之〈夢想飛行〉/ 望軒

《京阪漫活記》第四天之〈夢想飛行〉       望軒
(記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我們的酒店附近,是MOVIX戲院,門外張貼了宮崎駿最新動畫《風立ちぬ》(譯名:風起之時)的海報,原來他們已經上畫了,香港則起碼要待幾個月後才公映。忽然想到,有些人搶先觀賞在香港上畫的外地熱門電影後,卻四處炫耀,竊笑他人遲遲未看,甚至競快發表第一篇評論文章,這是多麼可笑又可悲的一件事。香港如此渺小,夏蟲如此無知,目光如豆,時間與地域的落差,把本來以為具有某些意義的價值消解了,這時候我們應該尋找甚麼,又放下甚麼?

趁風起時,鯤化為鵬飛。

雖然明知沒有字幕,聽不懂日文,還是打算在晚上觀賞。現在先去京都文化博物館,那是我們旅行前共同感興趣的目的地。在MOVIX前彎,沿三條通直行該會遇上。我的原意想先到著名的INODA COFFEE嘆一杯咖啡才參觀的,但旅遊書的資料不詳盡,不清楚裡面有沒有早餐,所以我們沿路也買了些小吃。在鳴門鯛燒本舖嚐了一個紅豆餡的鯛魚燒,是相思的味道。經過7-11便利店時,又買了兩個飯團,我的是旨辛味牛燒肉,以韓國風海苔包製,妳那款餡料是是紀州南高梅,用有明海產燒海苔裹住。前往京都文化博物館的街道比較寧靜,有不少咖啡室、印刷產紙舖,還看見ギア(齒輪GEAR)劇場。沒多久,就到了INODA COFFEE,原來這裡也有早餐,雖然半飽,但還是點了兩份套餐,有三文治、蛋沙律包、白桃醬西柚,還有綠茶味蛋糕,兩杯咖啡分別是高倫比亞和德國口味。高倫比亞在香港的鈴木咖啡館喝過,果然是偏酸的,至於德國的那款入口較有厚度。坐在窗邊,可以欣賞街景,步履蹣跚的婆婆,騎著單車橫過的男子,還有認真送信的郵差。我們一路吃吃喝喝,結果挺着肚子參觀斜對面的京都文化博物館。

最近的特別展覽是「八重の櫻」,完全不了解海報上的歷史人物,但還是願意接觸新事物的。常設展覽是免費的,很值得了解日本文化。一進去,就見到紫式部的塑像,看來是用作介紹「古典の日」宣言,古典之日就是十一月一日,應該是從零八年開始的,真有意思!很欣賞日本既前衛又古典的文化。對我來說,參觀展覽館對旅行別具意義,可以裝備眼睛的零件,可以感受更多,就像展覽館一開始介紹的瓦片款式,經它提示後,我觀賞建築時就特別留神了,可以初步分辨出它應該處於日本的不同時期。至於「八重の櫻」的展覽,很多文物都是文書資料,所以還不很清晰,大概得知展覽的因由可能與當地近期播出的大型歷史劇集有關,講述新島八重這一位傳奇女子的事跡,既影響大歷史事件,也改變女性地位。有關她的生平,以後有機會再深究,惟一可以說的是,劇集的演員太漂亮了,與史實不符。在博物館裡看見一張海報,介紹嵐山時雨殿的小倉百人一首展覽,近期與末次由紀《花牌情緣》(ちはやふる)結合一起,大大增加了我參觀時雨殿的興致,這個配搭比福音戰士與日本刀展自然更加貼切,再一次證明他們新潮與傳統並重的作風。

在京都要逛哪一個寺廟或神社,我們顯得很隨便。雖說金閣寺與三島由紀夫的小說看似相關,但我的興趣並不濃厚,大概是它的宣傳意味重,並非小說的原型。於是,今天只決定到祗園一帶看看。經過京都祗園郵便局,妳寄了一張明信片,而所謂的烏冬博物館,不過是一間食店,簡介不同地域的烏冬的粗幼吧,名不副實的程度可比澳門的金庸圖書館。在漬物店選了一些妳喜歡的梅乾後就參觀祗園和八板神社了。到日本之前,我最期待的是觀看鳥居,但見慣了反而只是生活的一部份,大概是其宗教意味經已式微,不再有人神分隔的莊嚴,又或者天人合一的思維影響了我的許多宗教事物的觀感。在八板神社中,有些人在台上演戲,不清楚內容,但在這個環境下表演的,我猜該是具宗教意味的劇目。

妳想試寫一塊繪馬,融入日本的氣氛,考慮寫上「願上帝的道遍佈全地」一句,我笑說,這樣柴人家的台,難免有點挑釁成份。其實,如果要寫,寫這句的確很好,有些人可見或會思考天道人道。我沒所謂的,只是提醒一句,購買繪馬的金錢會成為實際的奉獻,妳可能會不願意的。

我們不寫,就寫在心中。

八板神社最美的樹影,如果全地是一塊巨型的繪馬,誰仔細注視過上帝藉著樹葉書寫了甚麼寓言?畫下了甚麼圖像?在我們的心中又有何暗示?夏日炎炎,何妨用所謂的美容水洗手洗臉,水也曦微,光也清涼。人們都記念著自己的益處,無功無名,才留意到流出美容水的竹筒,它多麼的筆直,平凡得只為水滴的漣漪。

地上的松果一如瓣開的宇宙。

妳說要吃雪糕,打擾了我偉大的想像。好吧,到附近的祗園小石,之前經過這裡時妳已記在心中。我們點了一個餐,有黒糖蕨餅和雪糕。雪糕方面,雖然妳喜歡黑糖味,但我不想味道重複,所以希望要抹茶味,妳最終還是依從我柔弱的堅持。黑糖有益,我妄執於色香味。

我們一天的行程通常不算太密,到四時多之後就亂逛,很少瞎趕多一個景點。經過頗具特色的花見小路,兩旁的店舖大多未開,可能晚上會比較熱鬧。雖然很有古典風情,不過有大陸的旅行團剛好到步,大陸遊客在這裡相當嘈吵,又拉扯著人家的門簾拍照,影響了我的雅興。

急於逃離,頓失方向,誤入建仁寺,但將近黃昏,我們只留下了影子,沒仔細參觀。我參考地圖,大概向著酒店的方向走,穿梭一些小巷小橋,又闖進了慈舟山瑞泉寺,是豐臣秀次公御一族的墓所。雖然繞了冤枉路,還是可以回到酒店附近的新京極通。妳陪我逛漫畫館,又花了不知多少時間瀏覽書架。我用紙筆寫下「岩明均漫画」,請妳幫我問店員尋找。一個年青的店員不認識這個漫畫家,問另一位中年的,他認真地思索了一會,然後準確無誤地帶我們前往那個書架,專業得很有魅力,他的神情已印在腦海。我終於找到了《ヘウレーカ》(譯名:神鬼戰略),還欠兩部就集齊他所有作品了。我們還到「大書堂」,原來是賣美術類的古書籍和版畫的,有兩層,但相當狹窄。然後又回到淳久堂書店看圖畫書,有些曾在講座中聽過唐亞明介紹過,特別是翻看了兩隻大貓三隻小老鼠跌入洞中的故事,非常有趣。

本來打算吃「天下一品」,但剛巧遇著它是日休息,所以吃附近的一蘭拉麵店。一蘭已在香港銅鑼灣開張了,長期排隊成人龍,相當浮誇。這裡不用等候,但用售票機點菜還不很熟悉,有個年輕的中國人提醒我們使用,十分友善。一蘭拉麵的湯底特別香濃,然後我更進一杯啤酒。惟一不喜歡的是座位,像自修室般把我們分隔了,即使可以拆開木板也很不自然。

MOVIX觀賞宮崎駿的《風立ちぬ,發現這裡八點後的戲票是有優惠的,相對香港的夜生活來說還真是早了點。雖說是優惠,但兌換港紙的話,每張戲票也差不多上百元。戲院海報所預告的電影,不知有多少會在香港上畫?例如剛逝世的詩人老婆婆柴田豐的傳記電影,不知會否被香港電影採購員選中呢?日本影院的廣告還真多,而且連續宣傳幾個來自不同公司的婚姻資訊,將來的香港會變成這樣子嗎?他們買爆谷套餐時,會有一個盤子,而盤子能夠裝嶔在戲院座位的把手擺放飲料處,而且可以左右撥動,與朋友分享食物,這個設計想到十分周到。日本的觀眾全都很自律,非常安靜,我們只輕輕說了些話,旁邊的觀眾已經側目。還有,他們都尊重創作人,幾乎所有觀眾都會等劇終的名單播放完畢後才離場。

這套電影講述二次大戰時日本零式戰機設計師堀越二郎的故事,並向他致敬的。也許這套電影牽動了日本人的民族情緒,所以有些觀眾都不禁流淚。缺少字幕的輔助,有不少情節沒法深刻地理解,語言真是十分重要,將來香港上畫時我定會再進戲院支持一次。我只是在情節以外地思考,宮崎駿年輕時的飛行夢想,為甚麼要透過多部動畫去間接達成,何不親自去進修有關飛行的學問?何不去嘗試親自做飛機師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為他熟悉自己的長處和成就?抑或他現在的夢想已不再是飛行了?

夢想,何時飛行?


二零一三年八月六日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京阪漫活記》第三天之〈醞釀八年之孤獨〉/ 望軒

《京阪漫活記》第三天之〈醞釀八年之孤獨〉       望軒
(記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在酒店大堂上網,妳和朋友聯絡,聽對方推介難波道頓堀的「かに道楽」,說那裡的蟹很好吃。我們昨晚也經過那裡,嗅到店門外傳來燒蟹腳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不過見它的價錢不平宜才沒試,但原來妳曾想一試它的滋味,那麼就趁出發京都之前,再去一遍道頓堀,反正我們很隨意,沒有指定的地點。

昨天在難波駅下車,這次則在心齋橋駅,可以逛逛昨晚經已打烊的一些店舖。到了心齋橋駅,因為不熟悉路線,所以任意選了一個出口,打算在地面才了解自己的位置。上面經過有一間「里山菜包」,挺吸引,就點了一個菜包墊肚子,但年紀輕輕的女店員,雖用了英文但還是花了很大的氣力才明白外賣的意思。經過百貨公司和小店,妳總是不忘替朋友尋找名牌手帕,常為他人設想,盡心盡力。

在「かに道楽」點了「明白香」套餐,配一杯啤酒,我們常常共吃一份。自從喝過夏日麥酒祭的啤酒後,覺得在日本喝啤酒都有清爽的感覺。套餐包括凍蟹腳、烤蟹腳、生蟹腳、蟹豆腐皮燒賣、蟹天婦羅、蟹肉釜飯、味噌湯、抹茶伴雲呢拿雪糕等。不過,生蟹的口感頗為糊口,始終吃不慣。雖然蟹肉美味,但是我們還是討論到日本的海產消耗量相當驚人,甚至不敢想像,吃總是不仁。妳身子弱,可能吃了生蟹,腸胃有點不適,幸好沒大礙。我們回酒店拿取行李,準備出發到京都。在酒店裡的RAINBOW COFFEE HOUSE又吃了蘋果批和朱古力蛋糕,配上熱咖啡一絕。補充一點糖份後,妳的臉上重現彩虹了。

研究乘搭阪急列車到京都的方法時,有個職員主動前來幫忙,熱心地教導我們,幸好聽得明白他的英語才不至於出錯。抵達京都,十分順利,尋找酒店時也有個大叔主動幫忙,他鑽研我手上的地圖後還是能夠指出正確的方向,日本人確實有叫人尊敬的性格。妳看見高樓林立,與想像中的京都不同,多少有點落差。不過,這裡還是跟大阪不一樣,可能遇見在馬路上橫過的一列人,他們身穿傳統服裝,大概是其祭典儀式。

我找到新京極通,從這條商業街一直沿路走,就可以到達Best Western Hotel,不過我們還是走過頭,要截返拐彎才找到。這條路將陪伴我們幾天,慢慢產生了感情。除了商店,間中會看見神社夾雜其中,如錦天滿宮、誓願寺、誠心院、和泉式部的墓碑等。不過,我看見這些寺廟、神社和墓碑等前面,竟然擺放著供人伸頭進去拍照當念的紙板,便十分感慨了。這裡的商業程度,似乎比我想像中嚴重得多。那些紙板的破壞力也遠遠超過遊客手上的相機,尤其是放在宗教地點和墓碑前面,是極不尊重的舉措。


在酒店放下行李之後,我們先在附近逛逛,看看四周的人和店舖,熟悉一下附近的環境。我們看見水池旁有掛著十字架的「福音之家」,立刻進去看看,日語的宗教書籍又開了我的眼睛。我就是這樣狹隘,語言彷彿才是我渴望觀看的景點。水池旁邊的小孩子正與鴿子遊戲,想欺負牠,但又害怕牠拍翼。或許,有些語言不必學習,就可以從直覺上把握,孩子的笑是誰都領受得到的語言吧。

經過一間影音店,賣的好像是頗為偏門的唱片,裡面沒挑到好東西,反而在門外的紙皮箱裡淘舊碟才有趣,喜歡遇上未知的感覺,購物也可以有驚喜。唱片才一百円到三百円不等,我選了STARDUST REVUEMoody Blues》和宇多田ヒカル《Beautiful World / Kiss & Cry》,妳選了雜錦碟《Missing You Special》和DEPAPEPE的《Let’s Go !!!》。

我們進錦天滿宮看看,京都吸引人的其中一處是寺廟和神社,不是參拜,而是想看看宗教的情況,了解宗教對認識不同地域的人很有幫助,因為宗教思維對人的思想造成深遠的影響。我們的感受是有限度的,只用龍頭流出的井水「錦の水」洗手,然後就看人家怎樣擲錢、搖鈴、合拾、參拜、祈願,也走到旁邊看人家的繪馬。木板上寫著不同人的名稱和願望,桌上有些印台供人選擇使用,發現人類的基本願望不外乎健康、平安、學業、事業等。在我眼裡,每一塊繪馬上短短幾個字,也足以激發我去創作。面對神靈,人們若把自己交上,那些語言都是發自內心的,他們名稱也格外有個性。有個婆婆提醒一個遊客甚麼,大概是叫他寫完之後不要說出來,否則不靈驗吧?上了年紀的婆婆,這裡可能已經是她生活的一部份,也是其思想的體現。她之後還去投錢看箱子裡舞獅,也伸手摸門前的銅牛,又摸摸自己的頭,彷彿從頭黑摸到頭白,從兩老摸到孤寡,我如此想像罷。

新京極通有不少店舖吸引我們的目光,例如印房,他們也有刻字的手藝。然後經過一間叫淳久堂的書店,也逛了一會,要是跟其他人旅行,想必不許我天天進出書店,妳知道我在裡面可以蘊釀多少想法,在適當的時機就能發揮出來。這次我買了谷川俊太郎《二十億光年の孤獨》的珍藏復刻版,妳則買了高木直子的漫畫,與家中的中文版對照閱讀。晚上在「田ざと」吃飯,我吃咖哩天婦羅烏冬,妳吃蝦天婦羅飯配蕎麥麵,當然份量這麼多,我還是會幫忙吃一些的。這家的食物質素一般,但隨便遇上,既來之則安之,而且人生路上就是這樣,沒到這間店的話,大概不曉得附近的美食。我一直想在日本吃拉麵,但卻好像不多見,妳就嘗試問店員,廚師第一時間就想到拐彎不遠處的「天下一品」,當地人立刻想到的拉麵店,定必有信心保證,過兩天我們便去一試它的滋味。

晚上,很多店都打烊了,但路上仍見一列隊在進行祭典,又騎馬,又抬着小孩子等,這些儀式還不很明白,將來要研究箇中意義。有一段小插曲可以記錄,在藥房裡看見有個穿著祭典服裝的大漢,應該是負責抬舉重物的,他忍着痛購買藥膏,而且一邊付款,一邊急不及待就拆開盒子,像卡通人物那麼可愛。或許,他們認為再辛苦也是值得的。相信目睹這一幕,比觀賞整個祭典儀式更為立體。

回到酒店,吃妳切的桃子時其中一片竟滑到地上,浪費了妳的心機。我們又嚐試了一瓶八年貯藏的梅酒,還有一包鹽味薯片。梅酒比米酒好喝,但這瓶可能沉浸得比較久,所以味道比以前在中國喝過的濃烈。梅子啊,這八年來,一定比二十億光年過得還孤獨。至於醞釀的價值,唯有酒才曉得。


二零一三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