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文學、咖啡與酒吧/望軒

文學、咖啡與酒吧
文:望軒

圖片:翟永明@白夜酒吧
  聽說恆川在計劃將來,在香港、台灣,還是法國好呢?友人都說當然是法國好。不論現實或理想,華人地區似乎很不濟,看不見美好的未來。我欣賞他為自己的前途打算,機會一定留給有預備的人,回想過去,我錯過了很多,當然,我不否定也得到很多。說不準的人生,即管去闖吧。話說回來,有些朋友並不鼓勵喜歡創作和閱讀的友人修讀文學系,畢竟現今的氣候,讀中文或文學系的,反而會磨滅了閱讀和創作的熱誠,相反修讀其他課程可以開拓視野,謀生方面更有本錢,真是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不知道他最終會選擇哪一條路,或者只是被選擇,懷著夢想的人絕不會被擊倒。

  他說,有興趣修讀咖啡學,將來回港開辦咖啡書室,與文學結合,多美好的文學生活。我想起台灣的有河BOOK,有書、咖啡、貓和美景,還自己出版書籍,都是不少香港文化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氣息。在香港,咖啡書室雖未至於有名,但還是有些的。於是我又想像另一種可能性,如果耐得住,何不修讀些關於酒的或是商業管理的技巧,將來開設一所文學酒吧?中國有一個女詩人翟永明在成都開設了文學酒吧,名叫「白夜酒吧」,讓詩人、作家都可以在這酒吧交流,酒吧的感覺頗接交香港的繁華喧鬧。無論如何,為理想踏出第一步就是了!

也許不要太局限自己,人生才會展現更多機會。葭呺藉著贈書董啟章《學習時代》提醒我,我是時候要想想學業和讀書會之後的一些可能性了。

2013612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生活禮物/望軒

生活禮物/望軒

  向來不太在乎自己的生日,就好像跟父母慶祝一樣,不過比平日豐富一點而已,但已經很滿足。家庭對我影響很大,媽媽一直以半道家的方法教我,於是慢慢地習慣了低調和簡樸。

  我很難數算自己的生日禮物,也甚少緊記,總是把特別的都歸於平常,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對我來說,生日禮物,不若說成是生活禮物。今年有同事送我衣物,大概是見我穿著單調刻板,想我轉變外觀吧;而秋則給我水果,可能因為我逐漸肥胖,越來越不健康,但她還給我甜點,難免要安慰我的口腹之欲;除此以外,文友還送我一些書籍:子陵送給我一本2013年6月號的《明報月刊》,刊登了他寫的文章〈鐘聲盪出一段歷史旅程——記萬之評講特朗斯特羅默詩歌〉,他說是我推動他寫作,所以給我留紀念。其實是他讀寫不停,燃點了我才是!不過還是要著重健康,我們學文的,是行有餘力之事,不要像我逼迫自己。再者,葭呺送的董啟章《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 》,每次慶祝會他都送這本書給友人,真心推薦自己喜歡的東西,欣賞他,也很喜歡。這本書關於「讀書會」,他提醒我去探索人生的可能性,是我近來思考的問題,十分體貼。如果我知道他送禮物給我,我大概會估到,但沒料到他會送,畢竟補祝聚餐時已經過了生日兩星期,更意外的是他在台灣誠品換了贈品給我,是陳致元圖畫書角色的水晶球。感動。我只是叫他替我找陳致元的《想念》,雖找不到這本書,卻留意到有這個作者的水晶球紀念品。這次抽中了《阿迪和朱莉》,我在台灣時也買了這本書,真巧妙!上一個水晶球有另一個故事,這裡不重複了。感謝各位送我禮物的朋友,全都別具心思。

  生日禮物作為生活禮物,對我來說更有意義。相對生日的紀念性,生活對我來說更難理解,好像有種障礙擋在目前,當中有他人難以明白的困難需要我去適應。感謝身邊一直有人對我不離不棄,總是提醒我去與它同在,乃至同化為一,有天我真的做到的話,大概能夠體會到道家的境界。

  生活上寸步難行,秋強送給我籃球,我也視之為「生活禮物」吧,願秋強之波能夠帶來激勵,雖然漏了氣,但泵一泵還是可以彈起來的。

2013年6月9日

成都生活的遠和近——讀杜甫〈水檻遣心〉與〈客至〉札記/望軒

成都生活的遠和近
——讀杜甫〈水檻遣心〉與〈客至〉札記

文:望軒

讀杜甫詩不多,有時覺得他的語言頗難進入,不容易感受到詩人的情懷,對今天的我來說還是有一點距離。杜甫的偉大和精彩,往往是透過學者導賞或者老師的介紹才能體會到一點。除了部份戰爭詩歌,他書寫日常生活時偶爾能觸碰到我的心靈。讀杜甫〈水檻遣心〉時,忽然想起另一首自己很喜歡的〈客至〉,一查之下,原來兩首都大約寫於公元761年,是成都生活寫的詩歌。

〈水檻遣心〉 杜甫
去郭軒盈敞,無村眺望賖。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水檻遣心〉寫出了遠景,而〈客至〉則寫出近事。在〈水檻遣心〉中,我讀到杜甫的心隨水盪遠,他寫出遠離塵囂的景色,遠望出去那一片澄江和植物,點染詩人幽靜。魚兒潑動的水聲何其清脆,燕子斜飛似乎把眼前的畫面拉得更闊。城鎮和他身處的環境有很大的對比,並置在一起,城中的喧鬧突出生活的平靜狀態。

摸索詩人的內心世界始終有點困難,我常常用現代人的眼觀而產生疑惑,所謂的平靜是壓抑的結果,還是活在當下的境界?陶淵明見南山可謂自然,但杜甫有意無意間,還是想起了「城中十萬戶」,是否反映出他無法完全放下的意識?這一點思考,以前讀〈客至〉時也想過,有論者認為寫出樸素生活,與鄰居相處時的喜悅,也有論者指出他內心的鬱結。〈客至〉寫到杜甫邀鄰居老翁飲酒,但他也是不經意間提到「市遠」,他預備的食物之所以單調,是因為離市太遠了,這算是強調嗎?

這兩首寫簡樸生活的詩歌我都很喜歡,但對於杜甫的心境仍然存疑,對於憂患意識這麼強烈的詩人來說,一下子歸於平淡,始終是難以置信的,或者這兩首詩當中有複雜的思慮在其中,要透過多讀杜甫詩才能體悟出來,留待日後再作品味。


201369

扉思/望軒

扉思/望軒

隨著聖架時代即將落幕,我不斷翻看以前的XANGA,而且選錄一些文字片段,以珍藏大學時期的回憶。回顧那些年的生活點滴,不但懷緬年少輕狂的日子,也發現到以前不曾察覺的盲點。或許必須承認,潘彼得長大了,不能再逃避了,要從天而降,雙腳踏足這片蒼茫大地。

整理過去,重新出發。從前的寫作不但記錄了許多珍貴的往事,而且成就了今天的我,也點燃今天的心,寫的時候沒有想過,只是無病呻吟,是時候回歸心中的原點,呻吟或許不可以達到文學的事業,但卻能填補空虛生活的某處縫隙。當我想到,近幾年因為轉用了FACEBOOK,張貼過的文字零碎如把溪錢散落大海,一去不回,原來將來無法好好地回味這段日子,實在感到可惜。我把XANGA譯做「聖架」,原因是當時還處於光輝時刻,讀書時偶爾受人注目,尚未被社會磨平,而且那時開始仰望上帝和十架的階段。那麼FACEBOOK可以譯作「飛思簿」,相當能夠表現出信息非常急速的特徵,根本無法抓得住自己和他人的思緒,起初想這樣稱呼它,但這可能適用於他人,而不完全適用於我。因為,這些年我並非沒有沉澱自己的思想,只是無法像年少時那樣保存自我。結果我把它譯作「扉思簿」,其意是我常常關起門來,壓抑自己,不欲受人干預,思想時開時關。二是文字依然是我心扉所凝結的,三是每當FACEBOOK的帖一出,就是最顯眼的扉頁了,只不過它很快就沉底。生活在網絡時代,難免要接受虛無的洗禮,就像我們用的WHATSAPP,我雖譯作「話子匣」,但所謂的話匣子,不過是啞巴對著瞎子打手語而已。

我很快就能察覺,現在寫一段文字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麼得心應手。以前即時文字不通暢,常有為文造情之嫌,但都是身體上切出來,有自己的傷疤。現在再寫,會否只是把文字當成是藥膏塗在舊患,其實於事無補呢?以後,我希望即使沒法不住寫作,也能夠延續昔日的聖架。不知道以後還會出現甚麼新平台,我也要寫作!寫作,本來就是我的生活。

201369

〈棚架〉 望軒

〈棚架〉 望軒

棚架
是紙上的格子
我想像工人攀爬
只為了寫詩

有天它會全部拆下
理所當然地忘記
過去
搖搖欲墜的筆跡


13年6月8日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今年沒去維園> 望軒

<今年沒去維園> 望軒

今年沒去維園
不告訴你我在哪裡
莫非我將不被原諒
何況遲遲未到的歉意

歸去時終於同在列車前行
我照見你們仍在風雨中堅忍
雙腿疲憊如熔掉再凝固之滴蠟
而貓眼中有飄然冒煙的一絲燭芯

2013.6.4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愛國民主」與「憂國民主」/望軒

「愛國民主」與「憂國民主」

文:望軒

今年是「六四」二十四周年,支聯會的紀念六四活動以「愛國愛民,香港精神;平反六四,永不放棄」為主題,引起了不少風波。「愛國」不等同「愛黨」,本無問題,問題出在兩點,一是連同下句的「香港精神」解,則得不到大眾認同;二是「愛國」兩字如今已變得相當敏感,以此作為口號,雖有意洗清「愛國」二字的負面意義,但越洗越黑,似乎不可用,或暫不宜碰它。

庹純雙書法
我忽發奇想,「愛國」二字本來相當「正面」,愛自己的國家作為個人情感的話沒甚麼好非議,但愛一黨專政的中國,就很容易變成「愛國」等於「愛黨」了,也因而變得十分「負面」,「愛國」二字令人產生盲目愛國的洗腦恐懼。那麼,可不可以反其道而行,用看似「負面」的字眼,去推行「正面」的信息呢?「愛國」二字在中國古代典籍的出現次數寥寥無幾,遠不及「憂國」二字,相比之下,「憂國」二字更符合中國的「愛國」傳統。先不說流傳下來的文史哲文獻已有多次提及和討論,單是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及陸遊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已夠名垂千古。中國經歷了那麼多政治事件,已與傳統的中國文化割裂,如今何不重提,讓文化重新接軌,同時學習西方邁向世界?「憂國」不但是傳統士子以憂患意識表達愛國的情懷,更是部份華人對中國愛之深恨之切的感受。

當然決定一個活動的主題牽涉很多因素,但以「愛國民主」作為口號,不如「憂國民主」來得合乎我的心境。

20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