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碩士畢業記/望軒

碩士畢業記
望軒

(一)
又一次畢業禮,這次是碩士課程。雖然不去也可以,但終究還是去了。既然教育文憑的畢業禮也參加了,如果碩士的反而不參加,好像說不過去。本來今天是工作上的交流日,要上深圳,適逢畢禮業,請到特別事假,想必也是上帝的心意,叫我觀照自身。很多時候我們急著分享交流,但連自己都未能定位,交流也只能片面地握手見面罷了。

我家有條草率的血脈,隨緣應世都是美稱,其實是馬虎,只有媽媽偶爾會提點,但也不見得時時有效。我們趕忙地出門,巴士走了,多等二十分鐘才有車,還說要先吃一頓早餐才上中大去,只有吃夢的份兒。我在茶餐廳買了些麵包和紙包飲品到車上吃,巴士很擠迫,勉強找到座位。在沙田下車轉乘火車到大學站,哥哥已在沙田等候了好久。我們剛好在典禮開始時到達林蔭大道,我匆忙地穿了畢業袍,戴上帽子,到回家看到照片才知道自己沒扣上畢業袍的領口,露出了領帶,無心插柳地成了與眾不同的姿態,事實上無人在意你穿得怎麼樣。

大概工作了一段日子,和昔日畢業的感覺大大不同。踏入社會之前,年輕就是一道在頭頂射下的聚光燈,穿起畢業袍的自我感覺良好。現在誰都知道,社會更像一把銼刀,將你磨得平庸。我上台,握手,下台,坐回到原位。不過是文學院,已經有數百人畢業,輪流上台也要一個小時,更別說其他學院,其他大學,國內和其他國家的大學,到底每年有多少個畢業生?有些是很才幹的,有些則十分庸碌,大家都一同畢業了,碩士在香港已經變得相當平凡。我慶幸我認識的畢業友人都有料子,如寶妍、玉芬、林志超、黃家豪等都值得我佩服。

這天老是想起小思,想起「一生承教」四個字,繼續參透。

我們一家拍了些畢業照,弟弟沒來,倒是多了侄女梓喬。我說把她當作畢業公仔就行了,但哥哥還是買了一個叮噹的畢業公仔,和以前教會弟兄送的那個一模一樣,我已送了給學生,想不到它又回到我身邊。雖然我已不再需要鮮花、公仔和筆桿等禮物,但我清楚知道家人疼愛的心意。天氣很炎熱,但我在,就可以兩袖清風了。我家人也記得志超,已經第三次一同拍畢業照了,近年和他的話少了,但總覺得二人會晤於心。到中國文學研究所跟何志華老師和華瑋老師拍照,的確值得紀念,可惜不見陳煒舜老師和張雙慶老師。不過不要緊,留影不如隨影,有人留了影就入歧路或是調頭走,有人繼續踏上從師的道路。我們到文物館裡拍了全班照,那裡在辦《地下的中國:鳳翥龍翔》的展覽,我們都像一群凡鳥離巢,各奔前程了。 

(二)
中午到沙田的越棧吃,之後我回中大。首先取了畢業証書,然後到商務書店閒逛了一會就參加講座。我多訂了一個座位,剛好可以約寶妍一起聽,是「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的講座,題為「詩歌與語言的革命」,李歐梵教授主持,嘉賓有敘利亞的阿多尼斯、南韓的李晟馥、伊拉克的敦雅.米卡埃爾、西班牙的奧爾維多.加西亞.巴爾德斯、中國的韓東和香港的洛楓。有一件值得紀念的事,是我和寶妍在尋找電梯上演講廳時,剛好與阿多尼斯和一眾詩人乘搭同一部電梯,彷彿感覺到有股力量傳來,隨著電梯一起昇華了。

整個講座的嘉賓太多,談論不可能深入,而且一些翻譯員質素欠佳,影響了詩人的意思。幸好阿多尼斯的翻譯員做得很好,簡潔清楚,而且只有阿多尼斯比較到位,也比較真誠,有些詩人在語言上耍了圈子,未免困在空中樓閣,也回避了問題。

(三)

本來我不打算參加晚聚,但朋友們都去,覺得聚首的機會不多,還是決定參加了。在車站等阿超回來,一起到聯合的聚賢軒,地方狹窄,吃輕便的自助餐。原來剛成立了碩士的同學校友會,想開始凝聚碩士同學,而且頒發獎學金給成績優秀的同學,玉芬也得了,很有本事。有些幹事奔波勞碌,也佩服他們,還有心有力。我和超雖不老,但頹了就等於死了,我們總是談論青春,追悼青春,卻不勇於活出青春。這時候,需要革命,革掉舊有的生命。對於全職修讀碩士課程的人,畢業的意義在於踏上未來之路,但對於兼讀的人來說,畢業是回歸本心的提醒。

何志華老師來到我們的桌子,重提了一些課堂上講的故事,喚起了一再被我遺忘的記憶。散席時,華瑋老師對我說:「你條件很好,不要做『草食男』哦!」也許我話不多,一臉稚氣,她便這樣跟我說笑。我們的老師,既儒雅,又親切,也許像會長所說,修讀中文的人都是想活在桃花源裡。我只是不懂得與人溝通,話不多,微笑好了。中大的夜色如水,明日再找不到。

歸去,即啟程。啟程,即歸去。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陶淵明〈桃花源記〉


20131122

記「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開幕朗誦會/望軒

記「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開幕朗誦會

望軒

相片來自「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官方網站,http://www.ipnhk.com/

下班後,趕到樂富。時間十分緊迫,還有半小時,「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的開幕朗誦會就要在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開始。我倆都餓了,起初不想妳吃麥當勞,但還是挨了,一是時間的關係,二是想起網上熱傳的一段影片《一生只想尋找一個肯挨麥記的女人》,這樣聯繫,再熱氣也驟變溫馨。

  前往兆基創意書院途中,收到碧玲的電話,沒料到她比我們更早抵達。2011年初次參加「香港國際詩人之夜」是和子陵一起的,當日的情景慢慢湧現。由於明天他要啟程至台北,所以無暇參與今晚的聚會。我們聆聽國際,他卻成為國際,到台北探訪醒夢,如果他們還說不上是詩人,那他們的相聚肯定就是詩的本身。

  因為國際詩人的朗誦活動和出版刊物,我十分支持北島,像欣賞白先勇推動崑曲那樣,這些行動成了另一個文本,讓我細味。即使我沒有他們的才華,也願能盡點綿力以成就他人,為藝術文化默默付出。再者,我為再聽阿多尼斯朗誦詩歌而來,之前已參加過他的講座,聽過一次,但想到畢生不知能否再見到這位大詩人,還是慕名前來。今晚的表演有我喜歡的塤,更是沒有不參加的理由。表演者和朗誦者的質素頗高,比我前年參加的那一次優秀得多。譚寶碩的洞蕭和塤的演奏很有意境,如果我沒記錯,洞蕭吹奏的曲目意境來自李白《憶秦娥》,而塤則來自王之渙《涼州詞》。詩和樂的關係果然十分密切,輕易就把我們的靈魂吸進樂器渲染的情境之中。除了來自敘利亞的阿多尼斯之外,還初次接觸到波蘭的湯瑪斯.羅瑞茨基、緬甸的颯雅.林恩和中國的藍藍,湯瑪斯.羅瑞茨基和颯雅.林恩都擅於以幽默駕馭嚴肅的題材,表現出眾,頗有驚喜。唯一不滿意的還是觀眾,和前年一樣,拍照並不要緊,但不斷發出啪嚓啪嚓的聲響就太不尊重了。


阿多尼斯朗誦
相片來自「香港國際詩人之夜2013」官方網站,http://www.ipnhk.com/

  會場的影像設計很美,除了中間的螢幕投映出詩歌,兩旁都是變化不定的詩名或詩句,讓觀眾有完全被文字包圍的感覺。朗誦會完全以詩歌為中心,開始時沒有千篇一律的開場白,收場也沒有冗贅的感謝名單。無端開始,戛然結束,離開時還可以帶著詩意,氣氛不至被庸俗破壞。今年的主題是「島嶼或大陸」,意味深長,我買了今年的國際詩歌結集《島嶼或大陸》和補購了《今天》(第98期),碧玲也在我們慫恿之下買了《今天》(第102期),顧城的愛好者又怎能錯過這一期專輯呢!最後,我們也發現我們三個人的衣著都是綠色,由淺至深都有,恰好與今屆活動的主調顏色一樣,值得拍照留念。有大陸傳媒想訪問我們的觀後感,因為要上鏡,我敏感地,拒絕了。

20131121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晝夜樂.同步/望軒

〈晝夜樂.同步〉 望軒

清風捲入漩渦裡,幾多年、晚歸去。
夕陽兩片紅唇,暗嘆蒼茫苦水。
且聽伊人千語句,縱不解、強顏歡趣。
只默默同行,奈心思如絮。

十年獨步憂傷淚,敢問天、誰相對?
深宵半夢驚醒,又怕晨曦和煦。
知否餘生都付與?拋魅眼,待芳心許。
便一笑嫣然,願隨君辭退。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李白或是蓬蒿人——讀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札記/望軒

李白或是蓬蒿人
——讀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札記
文:望軒

〈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有些讀者,像我,習慣把李白稱譽為「天才」,他的天才表現在詩歌創造上,而不是政治才能方面。「天才」就是順手拈來,一氣呵成,就算只是即興創作也能輕易打入人心。「天才」得天獨厚,既瘋狂也天真。這首詩就能體現到李白的瘋狂與天真。

得到入京的詔書,以為有一展拳腳的機會,他興奮得手舞足蹈,這是他的瘋狂。景色美好,飲酒、高歌、起舞,兒女擁成一團,構成一幅幅雀躍的畫面,感染讀者。「遊說萬乘苦不早」和「會稽愚婦輕買臣」看出其複雜的心理,正是他有這種直率、急躁、高傲和大志,他才稱得上是詩歌的天才。至於他的天真,我們在歷史上可以縱觀,他的政治才幹並沒有顯露出來,這是我們知道,而李白自身並不知的。甚至讀畢這首詩後,我在想,李白會否真的只是一個蓬蒿人而已?

李白想否認「蓬蒿人」的身份,他是不是,大家各有意見,不過我推想這身份多少潛藏於李白的意識中。即使我們不認同「會稽愚婦輕買臣」的某一個說法,以為「會稽愚婦」暗指李白的妻子(因為詩中有兒女,沒妻子),只要這一句的意義仍然是外在的判斷,這多少對李白造成一定的影響。「輕買臣」一語,李白自比朱買臣,說自己同樣曾被輕視。李白無疑是自高的,但能否高到不受他人的影響呢?我再從形式上說,這首詩雖是天才筆觸,卻有意無意間作了一個開合。開首是「白酒新熟山中歸」,結尾是「仰天大笑出門去」,一歸來,一出去。「山中歸」一語,李白是從山中歸來的,他的生活如何?他生活的環境,或多或少已營造出一個蓬蒿人的形象,他自己會不察覺嗎?正正是他意識上先有了「蓬蒿人」才否定,並於結尾處強調自己不是。全詩的狂喜氛圍,來自心理的反彈,我們才讀出李白的狂態來。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