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2005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失靈/望軒


失靈

  吃午飯的時候,遇上阿程,她說︰「你怎麼變得沒有靈氣?」對,由頭髮到腳指都失靈了,好像感到自己的末日,睡眠嚴重不足,大專生活就像活在影印機,功課一浪接一浪,重重覆覆。表面上是正本般完美無瑕,事實上,只有影印本的炭粉味,一身書生臭。

望軒

2005年11月21日 星期一

長/望軒


長/望軒

  洪老師教白居易《長恨歌》,我喜歡它,它是很長很長的一首詩,我自己看,解不通呢!如果不涉及政治因素,玄宗和玉環應該是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下課,我送了一份禮物給Marjorie,希望她喜歡。

  普通話課,娥姐檢查我的功課時,說︰「你就是XX軒嗎?」我點點頭。她又說︰「我看過你寫那篇關於戲曲的文章。」我微笑道︰「係呀!」就是這樣,恐怕從此被點相。

  放學後到樹仁圖書館找資料,遇上小華,她說︰「你的頭髮長了,很像女孩子。」原來頭髮又長了,其實我討厭剪頭髮的感覺,因為我不喜歡面對鏡子。

2005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擦過/望軒


擦過 /望軒

  夜歸時,推開商場的玻璃門,跟華華擦身而過,寒喧幾句。曾幾何時,我們一同推開過這一道門,踏上歸家的路。一年多,還是兩年了?沒有昔日的沉默,但,今天幾句對話,卻不見得比當日純真。

2005年11月8日 星期二

生/望軒


生/望軒

  不知怎的,最近經常遲到。今天錯過了英文課和文字學課的第一堂。睡得晚,起得也晚。時間怎麼不夠用啊!

  現代文學課,阿秦組表演了,用了巴金〈生〉的主題,創作了一場音樂劇,故事是經典的商業鬥爭、出賣兄弟等,但這齣《天界看人間》恰到好處,「重生」做出對比,帶出了人生中情義與名利的爭扎。整體效果很好,電腦出錯、燈打亂了,但表演者很會即興。歌啦、舞啦、談吐啦,真的如陳老師所說,收放自如啊!

2005年11月5日 星期六

挽救,抑或昇華?/望軒


挽救,抑或昇華?/望軒

  看過阿森組的話劇,由冰心說起母愛,很感人。該組員問我做得如何,我說︰「最後一部分挽救全劇。」最後一部分是組員的分享,感人至深,同學聽得也跟她們一同哭起來。說起「挽救」,這盆水可能太冷,遭受怒目。雖是玩笑的怒目,但我也改口說︰「是昇華吧!最後一部昇華了全劇……」隨口說出,不等於胡說。既是挽救,也是昇華。從挽救飆升至昇華的境界嗎?沒有最後一部分,之前的部分都很淡淡然;有了它,甚麼都很圓滿似的。這種說不出的感受,正是我對媽媽的感覺,我沒法為媽媽下一個定義,更沒法把感受有條理地整理出來。因為媽媽,就是媽媽。妳們,就是妳們。

  劇後去補習,跟陳方同路,談起許多生活和學業上的種種,此之謂第一次正面交鋒。

2005年9月27日 星期二

〈再見〉/望軒


〈再見〉

望軒

有位朋友告訴我,離別之前要說「再見」,不可用英語、日語,或者其他語言。初時不明所以,她再三強調,我頓時感到這兩個字的味道。再見,是人對未來的盼望,希望可以繼續保持聯絡,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情。我對語言沒有深入的研究,不知道其他語言有沒有這兩個漢字的語重心長。

最近這位朋友身邊有追求者,那是她的一位好朋友。她說要時間考慮,約定雙方不見臉,以一個月為限,看看是否沒了對方不可。終於一個月過去了,他們再見,聽說男方表現出一切淡淡然,胸有輸數的成竹,是變了心還是自卑,沒人知。果然她拒絕了他,離開時他送了她筆記簿,裡面寫的都是他們曾經一起的美好回憶。終於,她哭了,她抱著筆記簿哭了。如果能早些看到這本筆記簿,或者哭時抱著的不是筆記簿,而是他了。她說。

她是不是愛他呢?也不知道。

又聞說她回到家,看到那個男孩子的日記很生氣,大概是說太陽依舊由東方升起,過期的罐頭不如掉了,天空不黑,還要面對自己,自己不差的,不要灰心等等。不知是不是男女觀點角度不一。她覺得不好受,因為她在他心裡忽然沒有地位,變得不重要了,又或者她接受不到自己只是過期的罐頭。的確,這個比喻很曖昧,有沒有侮辱的意味我不知道。但我真的欣賞那個男的,遭受拒絕沒必要死纏爛打,可以挽回男性的尊嚴。所謂天涯何處無芳草、君子以自強不息,他沒有氣餒,我看到他的明天。

他們本是好朋友,突如其來的愛,或多或少都會影響他們之間純潔的友誼。愛之深,恨之切。求不得,不須恨。愛的反面不是恨,只是友誼本身。

能否再成為交心的知己,在於你們願不願意退一步,說一聲「再見」呀!

05年9月27日

2005年4月21日 星期四

評金聖嘆《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望軒

評金聖嘆《第六才子書西廂記》

文:望軒

  前言:本文原名「評金聖嘆《第六才子書西廂記》之續本」,為筆者大學時的一份作業,曾以琦魂署名刊登於網上的《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二一七期(2005/12/16),因幾見轉引,而多不標示出處及撰者名稱,故重貼於原作者的私人手記,以示識別。

-------------------------------------

《西廂記》是我國戲曲史上一部輝煌的巨著,一般認為是王實甫所著的。這部雜劇共五本二十一折(或五本二十折),有著宏大而嚴謹的結構。內容講述崔鶯鶯和張君瑞的愛情故事,雖然最初受老夫人的阻撓,但得到紅娘穿針引線,君瑞考得功名,最後也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呼出了當時千千萬萬人抵抗封建制度的心聲。

《西廂記》傑出的成就,引來很多學者苦首鑽研。其中,金聖嘆的《第六才子書》更是佼佼者。他是明清時期著名的才子,而且極有個性,胡適說他是「十七世紀的一個大怪傑」1。他才華橫逸,初想把《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和《西廂記》逐一點評,是為「六才子書」,但因身陷「哭廟案」而未能完成,只留下《第五才子書水滸傳》和《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清代戲劇評論家李漁在《閑情偶記.格局第二》2曾說︰

讀金聖嘆所評《西廂記》,能令千古才人心死。……自有《西廂》以迄於今,四百餘載,推《西廂》為填詞第一者,不知幾千萬人,而能歷指其所以為第一之故者,獨出一金聖嘆……聖嘆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晰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金聖嘆能夠得到著名清代戲劇評論家的讚賞,可見他的《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有著豐富的研究價值。它比其他評點《西廂記》的著作有一處顯著不同的地方,就是把《西廂記》的「第五本」稱之為「續本」。他認為第五本乃是另一個人續寫,並非出自王實甫的手筆,因此對它的批評以貶義居多。這篇論文正是針對《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的「續本」進行評析。

整體來說,金聖嘆對《西廂記》的評價是中肯的,對於欣賞《西廂記》的方法有著詳細的闡述。可是,金聖嘆私自刪改作者的創作,這種傲慢的態度和不尊重原創者的行為,是不值得學習的。他在《第六才子書西廂記.讀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法》中說︰

聖嘆批《西廂記》是聖嘆文字,不是《西廂記》文字。

金聖嘆說出這一番話,可見他對自己才華的自信,而且把他批改的《西廂記》當作是自己的「創作」。看過他的批改的人都會很費解,金聖嘆刪改《西廂記》,然後又作出批評,或多或少是批改他自己的文字,自批自改,像是自編自導自演似的。《西廂記》是雜劇,但金聖嘆不懂音律,他的刪改令原作不合樂,韻律不協,這顯然是錯誤的。例如《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中〔青哥兒〕原作︰

顛倒寫鴛鴦兩字,方信道「在心為志」。〔末云〕姐姐將去,是必在意者!〔紅唱〕看喜怒其間覷意兒,放心學士,我願為之,並不推辭,自有言詞。則說道︰「只說昨夜彈琴那人兒,教傳示」。

而《第六才子書西廂記.三之一.前候》中〔青哥兒〕一曲則作︰

又顛倒寫鴛鴦二字,方信道「在心為志」。喜怒其間我覷意兒,放心波學士,我願為之,並不推辭,自有言辭。我只說「昨夜彈琴的那人兒教傳示」。

隨意選取一曲,不難發現兩者的分別。他的刪改可能在文意上有所增進,但卻未必適用於用作演出的劇本。另外,他私自刪改襯字,把人物的代稱改為人名,還刪減了前四本末尾的〔絡絲娘煞尾〕一曲,傷害了劇本的完整性。雜劇本是戲曲,不能為了內容,而摒棄音律。世上沒有完美的文學作品,應該要坦然接受音律所帶來的限制。在規定了的曲牌下仍能夠創作出優秀的雜劇,才值得我們稱許。以上簡單概括了整部《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的通病,而第五本,即金聖嘆所說之「續本」也有以上的問題,所以在下文將不詳述這些問題。金聖嘆在《第六才子書西廂記.四之四.驚夢》末尾中說︰

此自言作《西廂記》之故也,為一部一十六章之結〈驚夢〉一章也。於是《西廂記》已畢。(何用續?何可續?何能續?今偏要續,我便看你續!)

他認為《西廂記》至第四折理當完結,毋須續寫,但這次他沒有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般把後段腰斬,留下八十回。相反,他保留《西廂記》的「第五本」並批評它,以供讀者作續本與前四本比較。下文將集中探討《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的續本,歸納其優劣,並且加以評析。

《第六才子書西廂記》中的批文有四處不當的地方,分別是忽略元雜劇的本色特質,漠視演出時的戲劇效果,把人物性格定型,以及侮辱創作者的尊嚴。

首先,忽略元雜劇的本色特質。金聖嘆認為「續本」在運用語言文字方面不及前四本,原因是前四本充滿著優美的辭藻,曲辭很有詩意,賓白亦生動活潑。相對起來,「續本」則顯得通俗和樸實。但他卻狠批為「醜語」、「醜極」、「使人不可暫注目」等。其實是他忽略了元雜劇的本色特質。所謂本色,就是貼合劇中人物的身份和個性,使他們的語言生活化和通俗化,所以樸實反見人物之真本色。例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續之三.爭艷》中︰

〔鄭云〕兀的那小妮子,眼見得受了招安了也。我也不對你說。明日我要娶,我要娶!(金批︰收科之文如此。)〔紅云〕不嫁你,不嫁你!(金批︰醜,醜。醜極,醜極!)

話說鄭恆為了娶崔鶯鶯,與紅娘起了爭執,後來鄭恆詞盡,無可奈何,只好鬧脾氣,吐出「我要娶,我要娶!」這無理取鬧的對白,而紅娘也堅持說鶯鶯不會嫁他,才有「不嫁你,不嫁你!」這既強硬又可愛的對白。這裡,鄭恆和紅娘的形象也是生動活潑的,然而金聖嘆則對此加以否定,認為是「醜語」,顯然是他特別喜好詩化的曲辭賓白,而沒有忽略了雜劇的本色。或者,他的出發點是「續本」與前四本語言風格不一致,文氣不流暢等,但他一口咬定這是續寫而沒有充份的證據的話,就未免太不科學了。

其次,漠視演出時的戲劇效果。金聖嘆不諳音律,更不諳戲劇,他往往只從「文章」的角度批改,以致批改後的《西廂記》變得不倫不類,不知可否用作演出。即使可以演出,也未必比原著好。要把戲劇演得好看,劇本固然重要,但優秀的劇本並非足夠條件。不論是今時今日的話劇,還是當時的雜劇,舞台上演出者的交流、走動、節奏的控制等都是重要的條件。例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續之一.捷報》的〔梧桐葉〕和〔後庭花〕是這樣的︰
〔梧葉兒〕這汗衫若是和衣臥,便是和我一處宿,貼著他皮肉,不信不想我溫柔。這裡肚兒,常不要離了前後,守著左右,繫在心頭。這襪兒拘管他胡行亂走。(金批︰此三語好。)
〔後庭花〕這琴,當初五言詩緊趁逐,後來七弦琴成配偶。(金批︰醜極。)他怎肯冷落了詩中意,我只怕生疏了弦上手。這玉簪兒我須有個緣由,他如今功名成就,只怕撇人在腦背後。(金批︰醜極。)這斑管兒湘江兩岸秋,當日娥皇因虞舜愁,今日鶯鶯為君瑞憂。這九嶷山下竹,共香羅衫袖口——
而《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原作︰
〔梧葉兒〕他若是和衣臥,便是和我一處宿;但貼著他皮肉,不信不想我溫柔。〔紅云〕這裹肚要怎麼?〔旦唱〕常則不要離了前後,守著他左右,緊緊的繫在心頭。〔紅云〕這襪兒如何?〔旦唱〕拘管他胡行亂走。
〔紅云〕這琴他那裡自有,又將去怎麼?〔旦唱〕
〔後庭花〕當日五言詩緊趁逐,後來因七弦琴成配偶。他怎肯冷落了詩中意,我則怕生疏了弦上手。〔紅云〕玉簪呵有甚主意?〔旦唱〕我須有個緣由,他如今功名成就,只怕他撇人有腦後。〔紅云〕斑管要怎的?〔旦唱〕湘江兩岸秋,當日娥皇因虞舜愁,今日鶯鶯為君瑞憂。這九嶷山下竹,共香羅衫袖口——
原作明顯刻意創造了戲劇效果,透過舞台上的一問一答吸引觀眾的注意,而且紅娘和鶯鶯可以透過他們的交流,貼合人物的心情改變對答的節奏,一方面可見鶯鶯對君瑞的細心,另一方面也可見紅娘跟鶯鶯的親密,無所不談。金聖嘆刪改後只得鶯鶯一人獨說獨唱,相比之下則流於片面、薄弱和單調。

另外,把人物性格定型。金聖嘆以為前四本人物的性格怎樣,第五本也應該怎樣,他完全忽略了劇中人物的性格的變化。尤其在《西廂記》這個故事,君瑞最後考得功名,到崔家找鶯鶯,身份不同了,自然對話的語氣也不同,例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續之四.團圓》中寫︰

〔張生云〕小生去時,承夫人親自餞行,喜不自勝。今朝得官回來,夫人反行不悅,何也?〔夫人云〕你如今那裡想俺家?道不得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我一個女孩兒,雖然粧殘貌陋,他父為前朝相國。(金批︰此成何語?且何苦作此語?)

君瑞考得功名,身份自然跟前四本不同,而夫人以為君瑞另娶他人,拋棄鶯鶯,雖想責罵對方,但又不可輕言,不得已只好貶低鶯鶯「粧殘極陋」,又要維護崔家尊嚴便說「父為前朝相國」,所以減卻了前四本的氣焰。在整個劇本的發展中是合情合理的,金聖嘆的批文是不合理的,應在他的批文後寫句︰「此成何語?且何苦作此語?」

最後,金聖嘆的批文過於偏激,侮辱創作者的尊嚴。文學批評主觀是可以接受的,但不等於可以奚落和凌辱他人,不論第五本是王實甫原作,還是他人續作,也應當受到尊重。現試隨意摘取一句說明︰

醜至於鬼止矣,世間更有醜於鬼者;臭至於屙止矣,世間更有臭於屙者。不通至於續《西廂》止矣,偏又有此兩首詩。怪哉!怪哉!

金聖嘆的批評完全不留餘地,侮辱他人的創作比鬼還醜,比屙還臭。即使他才華橫逸,但態度如此高傲輕挑,便不值得學習了。

當然,《第六才子書西廂記》也有不少地方是可取的,分別是不忍埋沒好句,發現內容的矛盾,帶出創作理論等。

首先,金聖嘆對於「續本」中優秀的曲辭賓白會加以讚賞,沒有把它們埋沒,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續之一.捷報》中〔醋葫蘆〕一曲︰

〔醋葫蘆〕我這裡開時和淚開,他那裡修時和淚修,多管是閣筆兒未寫淚先流,寄將來淚點兒兀自有。我這新痕把舊痕湮透,(金批︰此是好句,我不相沒。既此欲用「新痕」、「舊痕」,則前更不得用「新愁」、「舊愁」也。)這的是一重愁翻做兩重愁。(金批︰此句雜湊不通。)

(金批︰此又一節。筆態翩翩如舞,瀏湸如瀉,便可云與《西廂》無二。)

可見他的批文並非全然否定「續本」,上面一節更被讚賞與前四本沒有分別,仍有佳句。他能夠保留「續本」,不像《第五才子書水滸傳》般把後段腰斬,証明了「續本」仍有相當的價值。

其次,金聖嘆發現「續本」跟前四本有矛盾。例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續之一.捷報》中〔浪裡來煞〕寫︰

〔浪裡來煞〕他那裡為我愁,我這裡因他瘦。臨行掇賺人的巧舌頭。(金批︰承上二句忽作罵語,不通極矣。)他歸期約定九月九,已過了小春時候。(金批︰別時,碧雲黃葉,西風北雁,則正九月後耳,今適得半年,又無年累歲之久,忽言有重九歸期,此是夢語,是鬼語耶?奈何至於此?)到如今悔教夫婿覓封侯。

前文有說鶯鶯君瑞只分別半年,如今卻寫已過一年,真令人費解。除此以外,「續本」還寫紅娘懂得「拆字」,但前四本描述紅娘是不懂得字的,這又如何解得通?金聖嘆發現了「續本」存在著矛盾處,證明了「續本」是不嚴謹的創作。

最後,在「續本」中還帶出了關於文學創作的理論。因為在「續本」中多寫鄭恆、夫人、法本等人,他認為這些都是大費筆墨,對於《西廂記》是多餘的,他分析前四本,認為全劇皆以寫紅娘一人,就可把君瑞和鶯鶯襯托得栩栩如生,因此紅娘是全《西廂記》的重心和脈絡。在《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續之四.團圓》的總評寫︰

《西廂》為才子佳人書,故其費筆墨處,俱是寫張生、鶯鶯二人,餘俱未嘗少用其筆之一毛,墨之一瀋也。其有時亦寫紅娘者,以紅娘正是二人之針線關鎖。寫紅娘,正是妙於寫二人。……此譬如寫花,決不寫到泥,非不知花定不可無泥;寫酒,決不寫到壺,非不知酒定不可無壺。……故有時亦寫紅娘者,此如寫花卻寫蝴蝶,寫酒卻寫監史也。蝴蝶實非花,而花必得蝴蝶而逾妙;監史實非酒,而酒必得監史而逾妙。紅娘本非張生、鶯鶯,而張生、鶯鶯必得紅娘而逾妙。蓋自張生自說生辰八字起,直至夫人不必苦苦追求止,曾無一句一字中間可以暫廢紅娘者也。

這種「寫花不寫泥」、「寫花卻寫蝴蝶」的創作理論,實是曲筆的一種。金聖嘆的見解是不錯的,曲筆寫人,側面襯批,可以使人物寫得更立體,而且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寫得環環緊扣,帶動整個故事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如非「續本」對鄭恆、老夫人等角色大費筆墨,他是帶不出這種文學創作理論出來的。

關於「第五本」的問題,是不是他人續寫至今仍未有定案,金聖嘆之「續本說」只不過是他個人的臆測。「第五本」為什麼沒有前四本寫得那麼好,可以參考王季思的見解3

因為前四本所提出的問題,即當時青年一代要爭取自己美滿的婚姻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是那時候現實生活裡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作者可以根據大量現實素材進行概括,這就容易寫得動人。第五本是對前四本提出的問題的解決,就當時歷史條件看,要圓滿解決這樣的問題還缺乏現實的根據。作者在這裡進行試探的結果是讓張生考取功名之後回來跟鶯鶯結合,這樣,張生、鶯鶯固然滿意,老夫人不招白衣女婿的願望也達到了。這在作者最後表現「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進步思想的同時,也流露了他對封建家長的妥協。第五本所以沒有寫好,關鍵正在這裡。元人其他雜劇最後解決問題的一場也往往寫不好,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這最後一場是另一個人的手筆。

當然王季思也不過是提出他自己的意見。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但至少能夠知道影響「第五本」質素可能還有其他外在的因素,不能斷定「第五本」是出自另一人之手筆。

《西廂記》的「第五本」究竟是否如金聖嘆所言是「續本」,至今還未能定斷,但在《西廂記》的思想層面上看,它有「神品」(明王驥德《曲律》)、「北曲壓卷」之作(明王世貞《藝苑卮言》)、「《西廂記》天下奪魁」(賈仲明《錄鬼簿》)等美譽仍是當之無愧的。

引用資料︰
1 金聖嘆批點、張建一校注《第六才子書西廂記》中的張建一〈第六才子書西廂記考證〉第三頁。
2 賈賢茂《金聖嘆評傳》第三百二十六頁。
3 王季思校注《西廂記.前言》第二頁。

參考書目︰
一、        張燕瑾校注《西廂記》
二、        王季思校注《西廂記》
三、        張人和校注《西廂記》
四、        王季思校注、張人和集評《集評較注西廂記》
五、        金聖嘆批點、張建一校注《第六才子書西廂記》
六、        吳國欽《西廂記藝術談》
七、        蔣星煜《西廂記考證》
八、        寒聲、賀新輝、范彪編《西廂記新論》
九、        賈賢茂《金聖嘆評傳》
十、        李祥林《元曲索隱》

2005年4月21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