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溫輕記》第四天之〈考古〉(記二零一四年八月七日)/望軒

《溫輕記》第四天之〈考古〉
(記二零一四年八月七日)

文:望軒

我們到乘列車到三鷹站,找到前往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的候車處,由於怕下午人多,所以選擇早上出發。在巴士站等候的人不算很多,但也要等待兩三班車。據聞這個吉卜力博物館位置偏遠,規模細小,可是遊客還是務必要去一趟,無疑是因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是二十世紀人類的集體回憶,伴隨我們長大。

我們看見美術館的入口處有外國人未能順利進場,原來他們沒有做好資料搜集,不知道參觀這個吉卜力美術館需要先在網上購票,並沒有現場售票。而妳很細心,一早已經預備好。外國人一家前來參觀,卻要遺憾折返,總覺得這樣太不近人情。其實不妨把現場的票價抬高一點,再看人流,讓遊客有機會進場,這樣遊客更能感受到吉卜力的童話力量。不過,老實說,原來美術館內參觀者眾多,看來是絡繹不絕的。我們不知先從哪裡參觀,就沿著有趣的迴旋樓梯上到頂層,竟然先到了精品店、小孩遊樂的地方,還有圖書館。精品店比較叫人失望,沒有最樸素的明信片,也沒有常用的文件夾,香港的吉卜力精品店可能做得更好。圖書館很有意思,但恐怕沒有參觀者能安靜坐下來閱讀。然而其中一個書櫃,陳列了宮崎駿所喜愛的兒童文學和奇幻讀物很有意思,但一般參加者都不重視,遺憾不許拍照,否則定會追尋閱讀,踏上他的心靈之路。我不但看到日本的堀辰雄《風起》、中國的吳承恩《西遊記》,還有很多世界名著,當中有幾多部作品是宮崎駿曾經構思拍成動畫的呢?

美術館的展覽似乎是叫人感受工作室的氣圍,它模擬了工作環境,甚至展示製作動畫的器材。反而香港籌備的展覽陳列了不少宮崎駿和高畑勳的手稿,展品十分珍貴,機會難逢。不過,在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中能夠看到《借東西的小矮人》的分鏡冊子,我也感到非常滿足,這些分鏡冊子應已出了縮印版本,希望日後能夠收藏細賞。那裡有一個場區是由宮崎駿親自策劃的《胡桃鉗人偶與老鼠王》物品展覽和故事介紹,為期一年,在展期能參觀真好。最後,我們在美術館的電影院看了一場微動畫《麵種與蛋姬》(パン種とタマゴ姫),仍是一貫的風格。

午餐吃過蕎麥麵,妳衣服上的貓頭鷹與食店牆壁上的貓頭鷹相映成趣。之後,我們前往神保町,純粹想親身感受日本人的舊書市場文化。神保町的二手書店很多,已有多年歷史,非常聞名。我只逛了其中一條街,沒看多久就差不多打烊了。起初我先到慕名已久的岩波書店看看,找到《小林一茶句集》給若瞳作手信,來日本之前就想買這本書給他,希望他能夠重拾日語,也藉此鼓勵自己,將來一起閱讀日本文學。岩波書店的氣色實在太美好了,岩波出版固然是夢寐以求的工作,但就算只做一名小小的店員也於願足矣。我們到了一座小廈,樓上有幾間二手漫畫店,其中一間的玻璃箱內收藏了鎮店之寶,那些陳年發黃的舊漫畫,就是流傳來香港的日本漫畫文化根源嗎?說不定當年看漫畫的小孩已經長大成人,甚至魂歸天國了。如果說香港要尋根,難道不應該到日本看看嗎?

樓下有一般的二手書店,然後沿街所見都有,而且大多在門外都擺了特價書攤,即使特價,也不乏佳作。雖然我讀不懂日文,但我大致能拼湊出書名和作者名,例如卡夫卡《變形記》、陀斯妥耶夫斯基《罪與罰》,以及《華滋華斯詩集》等,店內又有《莎士比亞全集》、《康德全集》等,我還看見大量中國古典文學的日語注釋本、日本文學的作品集和評論著作。其中一間賣兒童圖書的新書店也叫人流連忘返,而樓上則是另一間二手英文書店,這樣的組合很有趣。這裡真是愛書人的天堂。要是能讀懂日語,想必會大大擴闊文史哲的閱讀視野。

妳翻開其中一本古書,發現我爬來爬去,就撿起我走了。

晚上到秋葉原,本想感受動漫潮流文化,但是大多店舖都正在關門,我還以為那裡是不夜城,年輕人會玩得很晚,原來並非如此,而且我不太找得到漫畫店,實在大失所望。餓了,就到附近商場的超市,在電梯旁的座位隨意坐下,買一盒壽司,另配咖啡,開始暴殄天物。這樣旅行,誰受得了,妳竟絲毫沒有抱怨。我覺得這樣在所不計才感受到青澀,彷彿回到青春時代,吃喝玩樂,只追求喜愛的事物,大人不理解又有何相干?

回到酒店,我們做考古學家,拆開早前購買的《西遊記》考古玩具,飾物就藏在一塊堆得剛硬的沙泥中。我們用它提供的細小的木鏟和掃帚開始發掘,幾經辛苦,輪更工作,一心希望能抽中孫悟空的緊箍圈,果然出土的正是期盼已久的金剛圈!天意如此,妙不可言。

我們凝視金剛圈,它像一枚指環。


201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