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望得》(第五章)/望軒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聲(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淈,勭(動)而俞(愈)出。
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5.1
此章之難在於二喻,一為芻狗,二為橐籥。凡多於一喻之文,其義暗通者,均越見紛雜,可能之意義將幾何增升。《郭店楚簡》以「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淈,動而愈出」獨立成句,然今未能確實原貌若何。以我所見,首尾二句合一易通,其中夾「天地之間」一節,通曉則略見費力。
5.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此節為《道德經》中頗為知名,惟人多責斥老子之無情。我以為老子非為凡人發言,此節當指聖人,在上位者之治術,故以百姓為對象。凡人之存仁與無仁,非老子此章節之要點。至於讀此節,須明辨芻狗為喻,非確實視之。芻狗乃用後即棄之草製祭物,是故「聖人不仁」立聖人百姓之距離,易於治民。若以百姓為血氣犧牲,聖人則情動於衷,仁者視人為親,密不可分,法理由是難行。
5.3
「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多聞」王本作「多言」。「多言」近於凡人百姓,「多聞」則謂聖人。有謂「多聞」乃指儒家之言「友多聞」,或謂博學,我以為當就上位者之統治言。聖人古字有作聲人,多聽多聞者,則關懷備至,仁在其中。然而老子謂聖人多聞則數窮,多聽百姓之聲者,乃視百姓為人為犧牲,少聽則視之為芻狗,二者須持有距離,是故守中方可達聖人之治。
5.4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淈,動而愈出。」以橐籥為喻,妙不可言。橐籥為吹風箱,其中管空,動而出氣,吹風可助治煉。此節言道之虛與用,第四章曾以盅喻道,僅言其體,此節以橐籥喻天地之間的道,則言其用。此喻雖有不足之處,如吹風箱需事在人為,道者自生自成,不假外求。今人讀之無用苛責古人,得意忘言,此節謂道體虛,動乃可用。下句之「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猶可暗合,絕非無關。多聞即聖人心實難動,故數窮,守於中則守其虛,其治則無窮。
5.5
至於「橐籥」與「芻狗」二喻,我讀之尚難圓通。雖則「芻狗」與「橐籥」所製之冶煉物俱無生命。然而二句緊接,讀者須試以詮釋貫通。芻狗之喻在立距離,惟橐籥則在於「動而愈出」之熱氣以助冶煉,與其製物密不可分,距離不清。若以「橐籥」喻構成「芻狗」喻,聖人之仁豈非動而愈出,如神靈之氣般貫注祭物?此說趣甚,然而過於轉折,不近古人之樸拙。因此,我以為芻狗之喻在治術,橐籥之喻在道論,「天地之間」句或為錯置?《郭店楚簡》以此獨立成句,或非空穴來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