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煨字
-
杜甫的濁酒杯 ——讀杜甫〈登高〉札記 文:望軒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 「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綠隱〉/望軒
〈綠隱〉 望軒
狂亂的落葉噬咬足跡
咀嚼聲漸趨細微猶如啜泣
日落夕照汗珠淌下
多年前我黏貼滿地的春色
影子笨拙而潮濕
還有誰喜愛地上的支離破碎
是我履踐過的心瓣
天空的紗綿已沾上藍藥水
摧折朽壞的年輪將萌生嫩芽
風雨刷洗一切不安過後
不安刷新叢綠的暗光
而綠中隱沒之舊墳
少年的幽靈一直葬在路旁
以樹林囚禁自己
養著許多鳥的心事
2012.7.29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悟入歧途〉/望軒
〈悟入歧途〉 望軒
有人說,不斷操勞工作不覺疲憊,一旦開始休息,疾病就會像小鬼般鑽出來。有股暗湧著的欲念也是如此,它一直鬱積於胸,每逢假日就會像火山的熔岩蠢蠢欲動。捉得緊就充實而不枉過,但捉不緊的話,難免覺得空虛,看著時間白白流過。閱讀和寫作是興趣,忙碌時偶一為之已算萬幸,荒廢既自然又必然,笑聲在喉裡向內呼喊,然後在心谷中迴蕩,午夜或清晨的露水喊了出來。這學期的工作拖拉到七月中,正式放暑假時已經是書展的日子了。有把聲音猶言在耳:看你喜歡的書,做你自己吧!
我用開信刀切開封閉的書,一刀,一刀。這本伊麗莎白‧貝里《蝸牛教我慢慢活》(The Sound Of a Wild Snail Eating)的設計和內容配合得好,叫讀者慢慢翻開,進入蝸牛的節奏。書名應該譯做〈野蝸牛的咀嚼聲〉比較貼切,剪開的紙屑聲,像蝸牛的咀嚼聲,大概也和刀子割破皮肉差不多吧,我猜想。夏美的身體已經血淋淋了,我在城市的半空浮游,暴風狠狠地包圍著我,狂雨用力洗刷我的血,刀掉到地上鏗鏘作響。我醒來的時候很早,大約是平日上班的時間。冷氣的涼意浸入被窩,半夜懸掛了十號風球,我知道它即將逝去,總會逝去。我愛樹,也愛暴風。下樓時我目睹前所未有的破壞力,地上散佈了斷枝敗葉,一些陪伴我成長的樹木吹裂塌下來了,甚至堵住了馬路。哈哈,看見滿目瘡痍,我沾沾自喜。這是凌亂而狂野的美,頹圮的磚牆,摧殘的草木,死是歸於原始的生。我以前見過蝸牛在大廈外牆往上爬行,如今牠仍在,是同一隻嗎?牠曾經掉了下來重新開始,抑或是堅忍不拔地一直往太陽的光線邁步。這是你的路嗎?
我躲藏的房間如蝸殼,我吃書像蝸牛吃葉,沉鬱而自負,也許包圍著我的正是殼上神秘的漩渦。卑微的咀嚼聲吵耳得叫人發毛,寂寞如電影《月劫餘生》(Moon)的宇宙景觀。問誰,我需要甚麼呢?這裡沒有方向感。看那遙不可及的蔚藍星球,全都是陌生人。實習時教過的中四學生,如今都高考放榜了,但我沒有詳細問他們成績。順利的自然順利,不順利的就順著不順利。我相信這一輩的年輕人只要保守了心,沒有通不過的道路。小伙子醒夢你也是。現在是網絡世界,多元無限,繞了圈子也不相干,總之是你的路。
回首就會察覺到自己不斷拐入歧途,可能是逼不得已的,可能出於自己的選擇,也可能只不過是無端端的。即使道路長遠曲折,在途上煎熬得遍體鱗傷,身心受創,所有造就的總和就是你。假如不選擇文學,不讀也不寫,假如沒有到樹仁、教院和中大進修,假如不組織火苗,又不教特殊學校,假如未聽過任何宗教哲學,假如生活沒有任何挫折,人際關係十分圓滿,我可能只是一條鼻涕蟲。
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訂閱:
文章 (Atom)